历史:为什么皇位继承人要立嫡立长,从政治角度看真的非常重要

皇帝昏庸了还有大臣,万历28年不上朝明朝依旧四平八稳大不了撑过几十年,下一代皇子又能上位了但要是嫡长规矩乱了,可以想见的20年一次的腥风血雨谁受得了...规模小的皇亲国戚死一半规模大的整个朝堂恐怕都剩不了几个三代下来,就算国家还在,皇室怕也不剩几个人了立嫡立长,是封建社会能在中国存在两千年的基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借历史背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读者若是把小说当历史读就是自己傻了。秦武王虽然死的确实逗比了点,但是其短暂的一生绝对无愧于这个“武”字的,赫赫军功对秦国的强大奠基甚多。提个建议:看了有历史背景的小说,若是纯粹就是娱乐觉得好玩,那就把小说当做架空故事读,当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若是对那一段历史真的感兴趣想再深入了解下历史的话,就找本相关的历史书读一读,混着来事最可怕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嫡子当然非常重要,宗法这个是传统,不赘言,我们从政治角度看。首先,嫡子地位的尊崇,与其母亲有最直接的关系,这必须是正妻所出。不是什么女人都可以成为正妻的,君王的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至于爱情啊,颜值啊什么的,后宫那么大,找女人还是不难的。而能够成为君王政治婚姻的对象,正妻的家族大都是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即使没有,联姻后也有了。君王求其女为正妻,大都是有某种政治需要。实际上,嫡子就是君王与其母族进行政治联姻的产物和纽带,母族嫁女,就是为了加深与君主的关系,以后嫡子如果上位,这就是属于“自家人”,自身家族的地位必然更加水涨船高。所以说,嫡子关系到宗法、道统、后宫、政治生态,重要性无可怀疑,决不能轻易的动摇。另外,武王没那么差的。

一年平蜀乱,二年置左右丞相,三年攻宜阳,四年拔宜阳,城武遂,得窥周室。原来短短三四年,没有治国之才的君主能干出这么多事,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事里究竟哪件才当得起“误国”的评价呢?如果说我有什么愿望,那大概就是希望所有拿小说、影视、意淫当真理来答题提问的人全部人间蒸发吧,手动微笑。嬴荡:虽然我死得很奇葩,但这是个意外,你不能以意外来判断一个人平时是什么样子的。其实秦武王举鼎是有深刻政治含义的:大禹铸九鼎以象天下,今秦王举鼎,则天下谁属,不问可知。只不过秦武王手滑失败了。否则以当时秦武王在位数年就坚定东进打开进军关东大门的态势,加上举鼎成功的政治宣言,武功文宣全有了,秦国一下就能变成顶尖强国。不过对秦国来说这也是因祸得福。由于秦武王之死,秦国没有成为众矢之的。

春秋战国时期谥号基本可以代表一个君主一生的作为,嬴荡单一个武字就很说明问题了。武可是很高的评价。另外说一下同时期另一个君主赵雍,胡服骑射发奋改革,最后因为接班人问题反复而引发政变翻车,谥号是武灵王。这是路线错误。而嬴荡的死法虽然逗比了点,但是武王举鼎是符合秦国争霸事业的 ,同样逗比死的还有死在粪坑的晋景公,但是人家是春秋霸主,实现了晋国的伟大复兴。所以死法逗不逗比无伤大雅,谥号和作为说明一切,嬴荡确实是靠谱的接班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不是举鼎死了说不定有啥成就呢,就是他英年早逝百度百科还能留下几笔功绩,已经比一票透明君王强不少了。古代有点特殊爱好的明君多了去了,赢荡算来也就是好个健身。这在尚武的秦人和那个时代眼里根本不是毛病。项羽举鼎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赢荡就算举鼎而死也算死得其所,怎么就误国呢?秦国到秦朝,唯一出的一个祸国殃民的昏君胡亥就不是嫡子(那些因为嫡长子出事继任的不算),要是扶苏即位怕秦亡的没那么快。看看大秦帝国的武王,无愧一个武字,因某月传被黑也太可怜了。死于政治斗争却德行无缺温婉贤淑不愧国母的魏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总结:这对母子被黑得可谓惨不忍睹。要不是有珠玉在前,不知会有多少人被误导以为武王是个啥也不懂的蠢胖子。你天天健身热爱运动还是胖子?就算是明清也没完全摆脱嫡长子继承制,怕的就是祸起萧墙。事实上有本事有手段有能耐的庶子都有能耐摆脱嫡长子继承制,没这个能耐的让嫡长子做皇帝没不妥,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