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靠篡位当上皇帝,为何后世对其评价这么高?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都是通过非正当渠道取得统治权,虽然说李世民弑兄逼父、明成祖起兵反侄夺位,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很高。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对自己拼了老命获得的江山,那是万分的珍惜,这在朱元璋的思想意识里面,就是江山永固,永远姓朱,这个思想几乎就是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他的头脑里,潜意识的深处。不得有任闪失,不得有任何人可以染指,不得有任何人可以影响丝毫,要传千秋万代。

朱棣,作为朱元璋儿子,年龄差朱元璋大致在30上下,这个年龄优势,几个兄长都太大,都先于朱元璋去世。而朱棣却参与了朱元璋所有的成为帝王轨迹,对百姓还有军队的理解非常深刻,因而具备了相当好的政治基础。

朱元璋在世时,为了集权将所有异姓王的兵权都拿回,甚至将一些本该留给储君的人物也剪出,像蓝玉就是与太子有非常深关系的军队领袖。接任皇权的是朱允炆,没有经历战争,而且性格宽厚,虽知藩王势大,却不能像朱元璋一样轻易夺取,而燕王的势力是最大的。

因而才有了靖难之役,参战人员之多是任何一个朝代不能比拟的,比袁绍儿子的斗争激烈多了,那可真是血流成河。继位后,能够顺利解除几个兄弟的威胁。这些都是其能够开创永乐盛世的先决条件。

所以朱棣的运气很好,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继而开创一番霸业的恐怕只有朱棣了。以一隅敌全国,实力上不占优势,以藩王对正统,道义上不占优势,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朱棣偏偏就成功了,运气是一方面,个人实力更是基础。

朱棣通过篡位获得皇位,还能够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就说明了他的能力。至于他是否利欲熏心,是否对大臣苛刻,这都跟老百姓没太多关系。一个对官员严酷的皇帝,并不代表着不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所以古往今来但凡当皇帝的,总有勤政也总有懒政的,勤奋的朱棣以他爹朱元璋为榜样,早晨很早就起床上班开晨会,到了中午就看书学习,下午继续忙工作一直到晚上,终于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选择找人帮忙,内阁制度应运而生,虽然这一举动被人批评为偷懒,但史书中也少见关于朱棣工作上的负面新闻,如他爹一般,他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对得起他爹打下的江山,也把它治理的足够好,虽然不如他爹精力旺盛,但也有情可原,毕竟老朱同志从小干农活,身体素质真没得说。

而作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皇帝(也可能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一直溜溜达达,甚至到过非洲,一路上,帮助国际友人处理国家战乱,给贫穷的朋友送去人道主义关怀,永乐大帝的名字,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朱棣每次出兵,鞑靼人就远走戈壁,论作战能力,鞑靼不行,论行军迁徙明军不行。明军根本追不上鞑靼人。最关键的是当时蒙古分成三大部分,鞑靼,瓦剌,兀良哈,永乐初年,鞑靼最强,瓦剌次之,兀良哈最弱。到了永乐十年左右,正是鞑靼衰弱,瓦剌崛起,偏偏明朝对鞑靼进行毁灭性打击。

所以,朱棣是有大抱负的,一个皇帝,干一件流芳百世的事'就很了不起,朱棣干了好几件,后

世对他评价高,很正常。但是,朱棣也干了一件对整个明朝不太好的事,那就是教太监识字,一帮没文化的太监,如果没有朱棣开此先河,宦官执掌权力就不可能了。

当然,朱棣的初衷肯定不是这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