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许多年,门人弟子无数,为何却没一个国家愿重用他?

儒家,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主要的思想门派之一,而它的创始人孔子,则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圣贤之人。孔子一生之中说过无数经典的话语,教导了很多弟子,而他的言行则被这些人记录了下来,并编成了《论语》。

后来,很多君王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因此孔子才有了这么高的地位。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荣誉都是在孔子死后才有的,孔子虽然门人弟子无数,周游列国许多年,但是却没一个愿意重用他,这是为何呢?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从统一走向了分裂。在这段时间里,中原大陆上到处都战争不断,各国的君王都在摩拳擦掌扩大自己的版图,因此百姓自然也很难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战火硝烟之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了,而死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局面让爱好和平的孔子看了之后心里不舒服,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这样的局面。于是乎,控制开始周游列国,向各位君王宣扬仁爱的思想,企图唤起统治者的善念,减少战争的发生。

然而,在乱世之中,大多数的君王都有着一颗称霸天下的心,谁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一统天下,成就一番事业,并名垂千古。即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功绩并不在意,但是倘若国家没有强盛起来的话,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年代,他们就会成为他人的鱼肉。

在这种环境之下,谁会愿意接受孔子仁爱的思想,这些君王们都知道,孔子所言或许有道理,但是他们并不愿意接受。因此,不管孔子如何多费口舌,都得不到当时统治者们的重用。

孔子感受到了无比的悲伤,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选择通过另一种方式来传播自己的理念,并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在他的教导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又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最终在和平年代,绽放出了它的光彩。

因此,很多时候,一个人有没有才华,并不能根据他对于当时社会的贡献来决定,因为他们的才能很有可能被社会环境所耽误。不过幸好的是,孔子虽然生前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他死后,却将自己的思想留在了中华大地上,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