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酷吏郅都冲锋陷阵的底气

汉景帝任用酷吏郅都打击豪强的事,天下闻名,郅都最后也是因为得罪了皇家外戚豪强,被窦太后给砍了。景帝想保他,把他从中央京官调到边疆雁门关去戍边了,但是最后还是没保住。

按理说,郅都这个人,也是属于“宰相起于州郡”式的干部,饱读诗书,虽然景帝时期,还没有司马迁写出的《史记.酷吏列传》,但中国在汉朝景帝之前已经有2000年的政治历史了,难道他郅都就不知道“酷吏”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个道理么???

他当然知道!

那么,既然郅都知道自古酷吏没有好下场,他又为什么去死心塌地的为景帝冲锋陷阵,不惜得罪从中央到地方的那些豪强呢?世间万物都有他的原因和道理。后世史学家分析,他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干部,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不畏生死,努力工作,这种分析当然有道理,但我认为不是主要原因。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酷吏确实大多出身低微式的干部,但不代表出身低微的干部就一定都能成酷吏!

第一,你要有敢、愿建功立业,突出重围的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嘛。

第二,你要有成为锐利刀枪的能力,既要有刀把子给君王握住,又要有锋刃能果断白进红出,干脆利索。

第三,赶上一个需要酷吏的大时代,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很明显,郅都这种干部,三条都符合,曾经有人问他,你这么干,很多人不快活你啊,他回答:“小人为官远离父母不可尽孝,若再无仕途特色,岂不是白活一生?”,原文记载不是这样的,但大体上是这个意思。同时,他也感恩景帝的栽培,最初任济南太守之前,景帝就讲过,济南不法权贵横行,朕要派个狠角色去!后来郅都上任后,确实不负圣恩,把那些权贵杀了个片甲不留,哀鸿遍野。为了彰显公正廉明,他吃住办公,和会见客人,全在正厅大堂之上。

一时间,不法权贵人人忌惮,称郅都为“苍鹰”

历史记载,他也确实在生活中,也是个几乎独来独往的人。

郅都把济南治理的井井有条,权贵惧怕,景帝将其调任长安中尉(首都公安局长),专门在权贵最集中的城市,打击权贵。也就是在这个位置上,郅都出事了,在办理一起涉及皇家成员的违法乱纪案件时,得罪了窦太后,太后要办他,景帝为保护这位干将,调其去边境雁门关当太守。

匈奴闻郅都来雁门关主政,远逃而去,郅都主掌雁门关三年,匈奴秋毫不敢进犯。但后来窦太后还是找了个机会杀了郅都,在郅都死后的第二年,匈奴攻克雁门关,烧杀抢掠,烽火千里,国都长安震动,景帝朝堂之上哭叹:“若郅都在,国不至如此啊!”

郅都在明白酷吏没有好下场的前提下,任然毅然决然选择当一个义无反顾的酷吏,最终也牺牲了。但是,郅都实现了他的追求!因为汉景帝一朝,不仅是他的政治价值所在,更是他的人生价值所在!

“良禽择秀木而栖,侠士投明主而报”!讲白了,这就是汉朝一代酷吏郅都的追求和信仰,也是他冲锋陷阵的底气所在!

——2018年12月25日凌晨成文于家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