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是非敦煌路

敦煌莫高窟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敦煌壁画作为民族瑰宝,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以它绵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精湛的艺术、珍贵的价值、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但是几百年来历经战火,破败失修,到十九世纪末,道士王圆录到莫高窟时,莫高窟已十分荒凉,崖间上的通道多数已经毁于战火,一些洞口已经崩塌。

1900年5月26日,王圆录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无知但是信仰虔诚的王道士,在想尽办法保护未果的情况下,相信了外国掠夺者的谎言。大量经卷彩塑、壁画被盗,损失不可估量。

敦煌壁画九色鹿

1、结缘莫高窟

时间过去了将近40年,张大千与敦煌莫高窟结缘。

张大千是国内首个来敦煌的著名画家,也是第一个将敦煌艺术大规模介绍给世人的画家。

在张大千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生涯中,“礼佛敦煌”可以说是其艺术最高峰。张大千对敦煌的了解始于1920年代,先从上海曾农髯、李瑞清处略有听说,后又在北平、上海等处见过零散的敦煌写经和绢画真迹,大为惊讶。

张大千在临摹中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张大千辗转来到四川成都。据张大千长子张心智回忆,“父亲一向好客,家里各行各业的朋友不断前来,其中有一位叫严敬斋的,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政府监察院驻甘(肃)宁(夏)青(海)的监察使,他多次向父亲介绍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父亲对此极感兴趣。张大千有意穷探画法之源,追寻他梦寐以求的六朝隋唐真迹。

1941年5月,张大千带着家眷、门生等数人离开成都,到兰州,再转道敦煌。去往敦煌的途中,可谓栉风沐雨。当时河西走廊属荒蛮之地,人烟稀少,道路条件较差,贼寇盗匪肆虐。沿途还要经过高寒险峻的乌鞘岭、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嘉峪关等。

为了做好临摹的充分准备,张大千托友人从青海塔尔寺等地购买画布、纸笔、胶粉;从西藏(据说是从印度或缅甸进口至西藏的)运来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又从西宁、兰州等地采办日用品,前后动用了78辆驴车才运至敦煌。

沙漠驼队

1942年,张大千又专门从青海塔尔寺聘请了藏族喇嘛画师昂吉、三知、格郎、罗桑瓦兹、杜杰林切同赴敦煌,帮助准备画布和调制颜料。喇嘛画师用绝技制成的画布天衣无缝,布面光滑;自制的佛画颜料历久不变;金粉的亮度绝无仅有;木炭条细如发丝,细如面条,刚柔适度。在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经历中,藏族喇嘛画师的鼎力相助是不可缺少的。

张大千的敦煌礼佛原本预定费时三月,然而他一抵达敦煌即被莫高窟“藏经洞”内的唐代仕女所吸引,遂改变计划。张大千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呆上二至三年。

2、首要任务是清沙和编号

张大千敦煌之行,耗资数百万,费时近三年,其中辛苦难以想像。从一侧小故事可见一斑。

常书鸿带领研究所的成员来时,恰逢张大千离开。临行前,张大千交给常书鸿一张神秘图纸,嘱咐不要给别人看,之后常书鸿按照地图来到一片树林,结果在树林里找到了。。。新鲜可食用的野生蘑菇。这仅仅是从食物匮乏一侧。

莫高窟千佛洞矗立在风沙大漠中达千年之久,其残破境况目不忍睹。千佛洞在张大千到来之前,法国人伯希和虽然也进行过编号,但编得凌乱而无序。因为伯希和编号的目的是为了摄影,他认为没有摄影价值的就不编。张大千重新编号,是根据祁连山下来水渠的方向,由上而下,由南至北的顺序,再由北向南,往复进行,如是者四层,历时5个多月,有规则地编了309个洞。仿佛英文的E字形。

张大千的编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只是去游览的,顺着大千先生编的号,不会走冤枉路,一天可以浏览完毕309个洞窟。后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长达20万字的《敦煌石室记》。

清沙和编号这两项,大千率领门人弟子辛苦工作了整整五个月时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进入敦煌的全部工作。

张大千在临摹中

3、一丝不苟临摹壁画

张大千为了完整地再现壁画作品,他要求自己和随行人员严格按照壁画的大小来临摹。这就要求解决好两个前提,一是画布,二是色变。因此大家有的蹲着画、有的架着梯子画、有的仰卧着画、有的悬空着画。张大千当初带去的纸、绢等尺寸都不够大,而壁画最大者达十二丈六尺之巨。为此,张大千专程到青海塔尔寺请来藏族画工制作画布,同时又在当地购买了数百斤的藏蓝(石青)、藏绿(石绿)、朱砂等矿质颜料,还使用大量金粉、珍珠、翡翠等贵重原料以保证色泽纯正艳丽。

张大千说:“临摹壁画的原则是要一点不差地描绘,绝对不能参渗入自己的思想,这是我一再告知门生们的工作信条。临摹的每幅壁画,我都要题记色彩尺寸,全部求真。”

张大千临摹作品

千年古画,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风吹沙打,画面色彩多有褪化,为了追求历史真实,恢复绚丽壁画的本来面目,张大千深入钻研、大胆探索,凭着自己多年的用色经验及高超的古画鉴赏能力,通过多次试验、比较、观察,基本掌握了敦煌壁画的色变规律。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大千的临摹作品较为完美地显示了壁画当初的本色,尤其是人物画像的服饰冠带等,更是鲜艳异常、质感极强,当年就令无数观众赞叹不已,为研究中国民俗史和服装史提供了具体形象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大千素描飞天

张大千曾发表《谈敦煌壁画》,论述了许多他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心得。

其一是“线条用笔”。魏晋隋唐古人特重线描用笔,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后世文人画兴起,这种风格逐渐失传。然而这种变化多端、精当准确的线条却在敦煌壁画中比比皆是。张大千在感动之余大受启发,乃着力下苦功勤练线条,终能掌握古人作画用笔的关键。

张大千素描局部

其二是“色彩的辉煌”。中国绘画风格在唐宋以前皆由职业画家所主导,他们极为重视色彩的精致艳丽,这和后来的文人画家有所不同。张大千在看到敦煌壁画精工富丽的色彩表现后,促使他深下功夫精研古人的设色方法。他在敦煌所画的大批摹本无不色泽鲜明浓艳、敷染纯厚,将色彩的情感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敦煌壁画中常见的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重色以后都成为张大千在绘画创作上所使用的主要色彩。

其三是“写实的作风”。明清以来文人写意画的盛行,导致人们的偏见,即中国画是写意的,西洋画才是写实的。其实,中国画既有写意的作风,也有写实的作风。作为最佳的例证,敦煌壁画就是注重以生活为源泉,在再现客观的基础上追求形神兼备、物我交融。张大千在考察了敦煌壁画之后发出对“写实作风”的呼吁,他本人则是深受古人的精神感召,强调写生、注重鲜活的艺术体验,其个人风格也由文人画的清新秀逸转而为精密雄浑。

其四是“格局的阔大”。张大千在敦煌临了许多巨幅的壁画摹本,掌握了古人绘制巨幅画面的技法。他在晚年开创泼墨泼彩的新风格后,绘制了多件巨幅作品,其中《长江万里图》与《庐山图》两幅巨型国画更是苍郁清润、气势磅礡,可谓大千一生艺术成就之总结。这无疑要归功于他在敦煌所受的启迪和历练。

张大千早期作品

4、张大千的改变与感悟

敦煌之行令张大千画风大变,由早年的清丽雅逸,变为富丽堂皇,仕女人物变得雍容华贵,妩媚动人,画中常出现敦煌窟顶藻井图案。他认为“画画单要求具有诗意还不够,更要具有词意,即要求画中具有缠绵蕴藉、幽幽不绝的意境”。

张大千敦煌之旅后作品

在选取临摹对象时,张大千除考察、题材、不同绘画风格外,他最爱飞动之美的飞天、伎乐天、各种乐舞带来的生命感,正如宗白华所言:“敦煌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

张大千敦煌之旅后作品

在艺术精神上,张大千认为,敦煌壁画宏大的规模,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表现,在艺术价值上超过山西云冈石刻和河南龙门造像,张大千从十个方面分述了敦煌壁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一、佛像、人像画的抬头;

二、线条的被重视;

三、勾染方法的复古;

四、使画坛的小巧作风变为伟大;

五、把画坛的苟简之风变为精密;

六、对画佛与菩萨像有了精确的认识;

七、女人都变为健美;

八、有关史实的画走向写实的路上去了;

九、写佛画却要超现实来适合本国人的口味了;

十、西洋画不足以骇倒我国画坛了。

张大千临摹飞天

张大千投荒万里,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刻苦精研,摹得各朝壁画276 幅作品幅。

1943年8月14日,《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在兰州隆重开幕,展出21幅作品,最大者高一丈、宽一丈九尺。

1944年1月25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开展,展出44幅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敦煌壁画、彩塑的巨幅照片20幅,真实再现了敦煌艺术的壮丽风采,参观人士莫不叹为观止。

此后至1957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分别在上海、重庆、印度、日本东京等地展出,广受各界盛赞,引发轰动,引起“敦煌热”。

张大千临摹飞天

“敦煌学”的首倡者陈寅恪先生曾对此作出高度评价:“敦煌学,今日文化学术研究之主流也。自敦煌宝藏发现以来,吾国人研究此历劫仅存之国宝者,止局于文籍之考证,至艺术方面,则犹有待。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独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创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

张大千绝笔《庐山图》开笔仪式

5、 功过尽留后人说

尽管张大千的敦煌之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但同样因此饱受批评。

据1942年12月傅斯年、李济给于右任写信中称:张大千先生欲遍摹各朝代人之手迹,故先绘最上一层,绘后将其剥去,然后又绘再下一层,渐绘渐剥,冀得各代之画法。冯、郑二君认为张先生此举,对于古物之保存方法,未能计及。盖壁画剥去一层,即毁坏一层,对于张先生个人在艺术上之进展甚大,而对于整个之文化,则为一种无法补偿之损失,盼教育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从速去电制止。

此后西南联大教授向达、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团长王子云等均反映过张大千破坏莫高窟壁画的行为,但均没有得到重视。

我们在欣赏赞叹张大千画艺卓绝的同时,也不能因此掩盖他的过错,文物的破坏很难修复到原始状态,以此为鉴,在旅游观光的时候保护文物应成为一种义务,文保单位也应当尽职尽责。

庐山图局部

在此后的岁月中,伴随着足迹所至,张大千将临摹品展出于世界各地,将敦煌艺术昭示于世人。张大千将敦煌艺术带给了世界,斯人已去,我们只有在他的画中找寻那个性情老人,张大千。

附 张大千临摹敦煌莫高窟壁画

参考文献

1、张大千与莫高窟不为人知的故事,敦煌莫高窟网

2、张大千,纪录片大师

3、张大千与敦煌壁画,东方早报

4、敦煌莫高窟的世界文化艺术价值,中国考古网

5、张大千与敦煌,是非多少事,搜狐网

6、图片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