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回忆真实的帝王生活:每顿饭至少30道菜,衣服多到数不清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天下第一豪宅,还有花不完的钱和无数的天下美女……所以,自古以来,帝王们的日常生活就被普通老百姓所羡慕和津津乐道。

历史上,帝王的真实生活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详细介绍了他当皇帝时的奢侈生活。

末代皇帝溥仪

皇宫里,有个专门管理皇室人员生活起居的单位,叫内务府,它的规模十分庞大,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比六部中人数最多的户部还多10倍,而且也是朝廷最腐败的单位之一。

据溥仪介绍,宣统元年(1909)自己登基时,内务府官员就有1000余人,这还不包括禁卫军、太监和苏拉,到了民国初年(1912年),溥仪退位以后住在紫禁城里的时候,内务府人员减少到600余人,到1924年被赶出宫时,内务府人员也有300余人。

先说吃,按照清朝标准,皇帝吃饭(又叫“御膳”)每顿要上100余道菜,后来减少到了一半,最少的咸丰时期也有20道,咸丰死了后,慈禧又增加到100道,溥仪登基后,每顿约30道菜。

皇宫内设有御膳房,隶属于内务府,它专门负责管理皇帝、皇后和其他皇室成员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光服务皇帝的进膳的人员就有数十人之多,这其中包括专门的厨师和太监等人。

皇帝用膳过程也十分讲究,有套专门术语,比如吃饭不能叫吃饭,叫“进膳”,上菜不能叫上菜,叫“传膳”。皇帝肚子饿了,一声“传膳”,太监近侍马上像击鼓传花一样,把皇帝命令传到御膳房,御膳房再把提前已经准备好的菜肴送到餐桌上,餐具是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明黄色的瓷器(冬天为银器),每个餐碟都有一个银牌,以防备下毒,而且在送来之前,每个菜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先尝,叫做“尝膳”,一切准备就绪后,一小太监叫一声“打碗盖!”接着其余四五个小太监动手把每个菜上的盖子取下来,放到一个大盘子里拿走,皇帝就可以开始用膳了。

民国元年三月的某一天,溥仪早膳的菜单如下: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

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

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跶丝、

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

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

白煮塞勒、烹白肉

这些菜品,即使现在,也很少有人听过,足见皇帝生活之奢侈程度。

据溥仪介绍,除了御膳房准备的菜肴,太后、太妃们在自己用膳时也会送来一些菜肴,远远超过30道菜。明明知道一个人根本就吃不了这么多菜,为何还要如此浪费,不外乎是为了展示皇家的排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民国初年,光溥仪一家六口,合计一个月要用掉3960斤肉,388只鸡鸭,其中810斤肉和240只鸡鸭是年仅5岁的溥仪一个人消耗的,足见铺张浪费之严重。

这只是衣食住行中的食!

作为皇帝,溥仪在穿衣、出行和居住等方面也有非常豪华,居住就不用说了,庞大的紫禁城是皇室成员的居住地,堪称天下第一豪宅,溥仪在这里生活了16年之久(1908-1924)。

穿衣方面,由专门的人负责为溥仪制作、换取各类衣服,其他皇室成员每年都有制作衣服数量的限制,唯独皇帝不同,每年的新衣服数量没有限制!!就连溥仪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件衣服,比如光一件平常穿的袍褂,一年就要换28种。很多女生看到这里,是不是十分羡慕嫉妒恨?

出行方面,除了道路管制、清除闲杂人员、侍卫布置等前期铺垫和现场安保,皇帝外出时还有庞大的仪仗队伍,有专门抬轿的,有撑黄罗伞的,有捧马扎以便随时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随时换用的,有拿着雨伞旱伞的,有捧着各样点心茶食的,还有带着热水壶、茶具等用品的,还有挑着担子里面装着各类常备小药和急救药的,在最后面,还有携带供皇帝方便所需的大小便器的。

据统计,民国四年(1916年)清皇室的开支达279万余两,这只是皇室人员的开支,还不包括太监、宫女等服务人员的费用,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每年清皇室可以从民国政府领取400万两,但这个数量已经无法满足皇室在紫禁城里的开销,所以后来不得不大量裁撤太监,以节省开支,到了民国八、九、十各年数字逐年缩减,最低数仍达189万余两。

正如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所说,皇室生活十分铺张浪费,大量地耗费着人民的血汗!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