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描述午觉的诗,写得极其优美,却为诗人惹来大祸

北宋时期是文人、百姓的美好时光,当时的民间十分富足,只不过朝廷却很惨。打仗打不过,庞大的军队和官僚又如同黑洞一样迅速吸取财富,因此这才有了王安石变法。穷则思变,但当时北宋显然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对于变法的阻力非常大,这也形成了纠缠北宋直至灭亡的新党和旧党。

这两派争斗不已,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了后来纯粹是政治倾轧的工具,与变法没有什么关系。元祐二年,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宰相蔡确就被贬到了安州。这时候是宋哲宗当皇帝,哲宗本身是支持变法的,但他当时尚未亲政,一切都是由守旧的高太后操纵。

所以,蔡确得到这个结局,并不意外。他从小家里很穷,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直到他考上进士才有所好转。不过童年的生活给他带来了阴影,让他十分贪财,曾经因为受贿而被弹劾。只是因为他的才华和政治立场,得以混了好多年宰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已经够本了。

在被贬至安州时,他已经五十岁了,老病缠身,于是也有归隐之心。在夏天游览当地名胜车盖亭中所写的十首诗中,就流露了这种感情。尤其是第二首,更是将其说得很明显: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这首诗是《夏日登车盖亭》其二,意思是我用纸围城屏风,用石头当枕头,睡在竹床上多么惬意。手捧着书累了以后,将书抛到一边后享受一个悠长的午觉。睡起来之后,想起往事,一个人发笑,忽然听到几声清亮的渔笛声回荡在沧浪水上。

这首诗其实暗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他曾有过“卧展柴桑处士诗”,因此书可以理解为陶渊明的诗集;二是莞尔出自《楚辞·渔父》,渔父笑后,就说了那句著名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诗人暗示了自己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愿意为国分忧,而在世事艰难的时候也可以退隐的想法。这首诗确实很美,流露出诗人闲情逸致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然而,在北宋这段时期,是党政最为严重的阶段,也是当时少有兴起文字狱的时代。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而蔡确作为下野的宰相,身份敏感,这十首诗歌传入京城后,马上就有人罗织罪名。根据《尧山堂外记》记载:

时吴处厚笺注以闻,其略云: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马,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

别的先不说,单单说这首诗中被人指责之处就很让人诟病,“睡起莞然成独笑”居然也是一种罪过,也不允许了,也要质问诗人是为何发笑了。

这就是典型的因言获罪,当时舆论一片哗然,大家都是文人,自然知道蔡确即使有脾气也不至于在诗中表露。不过痛打落水狗是古代官场的优良传统,于是蔡确又被追贬英州别驾、新州安置,过了几年后就死在当地。

不过幸好还是在北宋,好歹也只是流放,如果放在清朝,估计苏东坡、蔡确等人早已成为亡魂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