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的一个未解之谜,考古队在湖北一座古墓中找到了答案

导读:1974年春天,陕西省临潼县持续几个月没有降水,当地西杨村的村民为了抗旱,决定在村头的柿园中打井。在打井的过程中,村民挖出了很多陶制的人像,当地人称之为“瓦王爷”。

这件事情恰好被一位回乡的干部发现,觉得事情非同小可,立刻上报了文物部门。随后赶到的考古队对现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认定此处是秦始皇陵墓的一处陪葬坑。在随后的几年中,考古队不断勘查、发掘,最终清理出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根据考古发掘记录显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分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加起来一共出土真人大小的陶俑超过8000件,如此规模宏大的地下军阵,也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的谜团,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

这8000多件陶俑武士,士兵全部头戴麻布头巾,军官戴牛皮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发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一律不戴头盔。不仅如此,他们身上的铠甲也非常简洁,只能保护前胸和后背,而且有一些弓弩兵甚至不穿一片铠甲。

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迷惑不解,秦国作为战国末期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技术都十分发达,应该有能力为士兵制造足够的铠甲,那么,兵马俑士兵为什么不戴头盔呢?这个谜团一直到兵马俑发现一年之后,考古人员才从遥远的湖北一座古墓中找到答案。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城关公社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一处名叫睡虎地的山上平整土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有一天午后,两个青年人正在开挖水渠,突然在渠底下看到了一些青膏泥,两人一下子联想到以前参观考古工地时,看到过这种青膏泥,是用来密封棺木用的。两人认为下面也许有古墓,于是继续向下挖掘,果然发现了棺木。

睡虎地发现古墓的消息很快上报到了文物部门,考古队在发掘中发现这是一座秦朝时期的墓葬,墓内棺椁、随葬器物保存完好。墓中除了清理出目中人的尸骨之外,还发现了一千一百多片竹简,是本次发掘最激动人心的收获。这些竹简保存相当完好,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辩。

根据竹简上的文字显示,墓主人名叫“喜”,是一位秦国负责法律的官员。喜在17岁之时加入了秦军,并且多次跟随大军出征。他曾经目睹过一次军队中因为争抢敌人首级而互相残杀的案件:士兵A在战场上获得了一个敌人首级,可士兵B却想杀死他,将首级据为己有。结果被别人发现,士兵B被捉拿归案。

为何两个秦军士兵要争抢一个敌军首级?这还要从秦国的奖罚制度说起,按照商鞅制定的法律,秦军的军功爵位一共分为20级。制度规定:“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一人获军功,全家可受益。”

在竹简上还记载,秦军士兵在出战前,都喜欢大量饮酒,酒精的作用会让这些士兵精神更加亢奋,加强战斗力,以便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时过于沉重的盔甲就会成为累赘,降低士兵的灵活性,所以秦军士兵都喜欢赤膊上阵。这也就揭开了为何兵马俑中的士兵,都不戴头盔的原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