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将如云,谥号忠武的仅6人

明朝名将如云,谥号忠武的仅6人。

1、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2、靖难名将——张玉

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朝靖难名将。

张玉原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投降明朝,累功至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隶属朱棣麾下。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升任都指挥佥事,并担任燕军先锋,大败南军主帅耿炳文。后为燕军中军主将,在郑村坝、白沟河两次击败李景隆。

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张玉参加东昌之战,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永乐年间追封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年间又进河间王,改谥忠武。

3、明朝名将——薛禄

薛禄(1358年-1430年),原名薛六,胶州(今山东青岛)人,祖籍陕西韩城,明朝名将。

薛禄早年从军北平,后随朱棣起兵靖难,战功卓著。累升至都督佥事。永乐年间,薛禄数次随军北伐,并主持营建北京,官至右都督,封阳武侯。仁宗继位,加封太子太保,赐铁券。

宣德年间,薛禄随宣宗平定朱高煦,又数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巡视边防。宣德五年(1430年),薛禄进封太保,并在同年病逝,追赠鄞国公,谥号忠武。

4、明朝名将——郭登

郭登(?-1472年6月5日),字元登,濠州钟离临淮(今安徽凤阳临淮关镇)人。明朝名将,武定侯郭英之孙。

郭登自幼博闻强记,喜谈军事。明成祖时,授勋卫。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随兵部尚书王骥南征,以功升锦衣卫指挥佥事。正统九年(1444年),又随黔国公沐斌远征腾冲,授都指挥佥事。正统十四年(1449年),改任都督佥事,协镇大同。不久后升为都督同知、大同总兵。次年,于沙窝、栲栳山连破瓦剌军,封定襄伯。瓦剌太师也先挟持英宗至大同城边,企图诈开城门。郭登设计诱敌,迫使也先退兵。景泰二年(1451年),以老病入朝。英宗复辟后,郭登先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旋即遭言官弹劾,远贬甘肃。明宪宗即位后,恢复郭登爵位,命其为甘肃总兵。此后入朝掌中军都督府事,总神机营兼提督十二营诸军事。成化四年(1468年),偕同抚宁侯朱永提督十二团营。成化八年(1472年),郭登去世,获赠定襄侯,谥号\"忠武\"。

郭登诗才咨肆,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含义隽永,大都琅琅可诵。李东阳称其诗为明代武将之冠,与其父郭玘、兄郭武合著《联珠集》22卷。《皇明经世文编》有《郭定襄忠武侯奏疏》。

5、勇武善射的周将军——周遇吉

周遇吉(1600年-1644年),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县风虎山,原名时纯。

周遇吉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为扭转卫所兵士战斗力下降而由兵部侍郎于谦改革兵制招募的一支军队,因为全部驻扎于北京,亦称京营。

到了明朝末年,京营将领很多都是靠家庭背景和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他们对于出身下层忠厚鲁直的周遇吉颇为轻视,周遇吉曾对他们说:\"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纨绔子弟,只怕将来难以征战疆场,平时为什么不勤于操练以报效国家,而愧对朝廷的俸禄呢?\"

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像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弘光帝(福王)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

明末清初的一些历史著作也极力渲染宁武关之战,出现了许多互相矛盾、难觅历史原貌的描述。其实,宁武关之战的相持时间长短、激烈程度、战绩大小都是次要的,这些无谓的争论丝毫不影响周遇吉本人\"舍生取义\"的价值。周遇吉在宁武长期得到普遍的尊敬,民间戏曲有《宁武关》的剧目,县内建有周遇吉祠和忠武庙。

6、明末太师、惠安侯——张庆臻

张庆臻是张麒后代,明外戚,南渡时,赠太师、惠安侯,谥忠武,合祀旌忠祠。

万历末掌左府事。崇祯中,曾提督京营、掌都督府。李自成陷京城,全家自焚死。

南渡时,赠太师、惠安侯,谥忠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