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睿智的皇帝,先后三次上位,又三次主动退位,死后美名扬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位很特别的皇帝,面对变幻多端的政治格局,他先后三次当皇帝,又三次主动退位,其中前后两次当皇帝时间相差了27年,谱写了一段传奇。

他就是唐睿宗李旦,下面来看看他的“三让天下”。

第一次,李旦是让位给母亲武则天。

李旦的第一次让位,其实是为势所逼。父亲李治在世时,母亲武则天就掌管朝政,而在李治死后,她短暂地进行临时称制,自己虽然被武则天立为皇帝,但是平常寄居深宫,所有的朝廷事务都是武则天一手操办。而武则天没有取代自己的原因,是她的势力还不够强大,这一点,唐睿宗李旦看得很清楚。于是,他决定以“退一步”来保全性命。

果然,在公元689年,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关于武则天结東“临朝称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武则天利用铁血手段,把所有反对自己的呼声都压了下去。反对武则天的朝廷大臣以及宗室纷纷遭遇灭门之祸,武则天称帝已经势不可当。这个时候,李旦站出来,请求母亲当皇帝,并主动让出皇位。因为如果他不有所表示,武则天必然会毫不犹豫地杀死他。在此之前,他的两位妃子就是血淋淋的教训。生死关头,唐睿宗李旦选择了生存下去。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

总之,李旦第一次让位给母亲武则天可以用4个字形容:明哲保身。

第二次,李旦让位给皇兄唐中宗李显。

公元698年,李显被接回洛阳,李旦“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之中。这次,李旦把自己的太子之位让给了哥哥李显,李显次年被立为太子。

公元705年,即神龙元年,爆发了“五王政变”,史称“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并传位给太子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

李显继位后马上封唐睿宗李旦为相王,但李旦呢?他坚决不受。没多久,李显又别出心裁地封李旦为皇太弟,李旦知道这也是对他的试探,态度很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封号。

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为什么呢?因为李显有自己的儿子,虽然自己当皇帝顺理成章,但是只要自己一答应,那么距离末日就不远了。

总之,李旦第二次让太子之位给哥哥李显可以用4个字形容:以退为进。

第三次,李旦让位给自己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0年,唐中宗昏弱无能,被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联合毒杀,韦后想效仿武则天把持朝

政,于是对身为相王的李旦产生了怀疑,因为李旦曾经做过皇帝和皇嗣。然而李旦一如既往的谦恭,避免了杀身之祸。而韦后由于倒行逆施,李氏族人联合起来,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带领,率领上万禁军冲人皇宫,诛杀了韦后及一干党羽,李旦再次即位。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就把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诛杀韦后之中都是有功之臣。太平公主也有巨大的权力,于是两人展开了明争暗斗。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唐睿宗要批阅什么事情,他必须要问两句话。第一句就是:“尝与太平议否?”这件事情跟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第二句就是:“尝与三郎议否?”这件事情跟三儿子李隆基商量过了吗?

在这样的形势下,当皇帝可以说是左右为难。再加上自己政策的接连失误,唐睿宗意识到两点第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势均力敌、难分伯仲,而且能力都在自己之上,根本驾驭不了!第二,与其让他们这样的龙争虎斗,让大唐局势越来越混乱,国力在内耗中越来越弱,不如让国家定于一尊,让一个人来发号施令,这才是正道!

深思熟虑之后,唐睿宗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退位,让贤。让给谁呢?太平公主不可能。于是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

总之,唐睿宗第三次让位给儿子李隆基可以用4个字形容:情非得已。

李旦的三次让位是大智慧的体现,在不利的情势之下,能够做到韬光养晦;在至高的地位上能够退位让贤,拿得起放得下,不争不抢,因此能够得以保全自己。公元716年,唐睿宗李旦病逝于百福殿,他谦让的美名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