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怎么过腊八节,按国礼来办,但是这个腊八粥一点也不好喝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最早的时候起源于宋代,在这一天,不管是皇家权贵,还是普通的百姓家庭,都会熬上一锅腊八粥,全家人坐在一起喝粥。

腊八粥不仅仅做来自己喝,还用来祭祀祖先,并且馈赠亲朋好友。

因此在一些地方过腊八节的时候,小孩子就会去亲戚邻居家串门,去尝一下哪家的腊八粥好喝,人们也会根据腊八粥的好吃程度来评价家庭主妇的能力,因此很多的家庭都把腊八粥做的很少喝。

我国地大物博,因此很多地方做腊八粥的材料也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会有小米、大米、红枣。红枣也是很多地方腊八粥里面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腊八粥的制作,里面会放上一些补身体的杂粮和干果,在北方的寒冷天气,喝上一碗精心制作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是一件让人非常幸福的事情。

在清朝的时候,满族的皇室非常的重视腊八节,由于腊八节和佛教文化有一定的关联,对于重视佛教的满族人来说,腊八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节日,因此他们过腊八节是按照国礼的标准来过的。

每年的腊八节都要由内务府的人专门办理,在雍和宫面有一口专门煮腊八粥的锅,这口锅的直径有两米长,深度也有一点五米深,是一口很大的锅,这口锅每年要煮六锅的腊八粥。

从腊月初一开始,腊八粥的材料包括粮食,火柴,配料等开始准备,他们的腊八粥里面会放一些奶油,肉丁还有很多的干果。这些东西在腊月初五的晚上要全部备好,可能大家觉得腊八粥的东西用不多少,根据史料记载,雍和宫里面煮的腊八粥一锅要用小米十二石,一百斤的杂粮,一百斤的干果,一万斤的干柴。

到腊月初六的时候,皇帝就会派遣大臣和内务府总管一起去监督腊八粥的材料,初七的晚上,大臣们会命令生火开始煮粥,这一天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大臣要一直监督到腊月八日的凌晨,并且粥要全部的熬好,到了天亮的时候,开始把这些粥出锅。

一共六锅腊八粥,第一锅的腊八粥要给祭拜用,第二锅的腊八粥是用来给皇帝和皇后及皇宫里面的人食用的,第三锅腊八粥给王公大臣们及和尚们,第四腊八粥会装进容器内,快马加鞭的送到全国各地的封疆大吏那里,显示皇帝的恩德,第五锅是给雍和宫里面帮忙的和尚们,最后一锅腊八粥就是百姓们所等的,因为这锅腊八粥是专门分给百姓们食用的,因此这一天也是非常的热闹。

虽然清朝皇室弄得腊八粥选材和做法都是御厨弄得,但是做出来的腊八粥一点也不好吃,因为礼节的需要,在北方这么冷的天气里面,腊八粥很容易就凉了。

北方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在寒冷的天气里面喝上一碗凉凉的腊八粥,那真是一点都不想喝。更别说那些装起来送往全国各地的腊八粥了,估计偏远一点的地方到了就馊掉了,不过皇家的腊八节讲究的是庄重和仪式,腊八粥凉不凉,好不好吃已经不重要了。

【参考资料:《光绪顺天府志》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