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几千年都不能统一,秦始皇做到了,看千古一帝的文治武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统一了已知范围内的所有文明,这种功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号的。当然,此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蛮夷之地都算不上是文明了。他仅仅只用了10年的时间便统一了天下,“武功”如此,再说说“文治”。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统一华夏的君主,他也做了很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秦始皇做的所做事情都是没有什么古人来作为参考的。他一手搭建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治基础和框架,但是因为二世而亡,后人将他那些丰功伟绩都只是做了短短的归纳,然后就扯人家怎么残暴,怎么败家,怎么想长生不老等等。后世都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感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首先要面临的当然是论功行赏的问题,天下这么大,如何管理呢?是分封属地,还是采用郡县制度?前有武王伐纣,功成后分封诸侯。那时候分封的都是周王室同姓子弟,最开始也是保持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初衷,可是就跟现在的亲戚关系一样,刚开始都是同宗同族亲兄弟,关系很好啊,可是过了几代之后,这个亲戚关系走的就越来越淡了。可以看一下周朝,这几代人下来,各个属地就跟仇人一样,这国家发展好的,胳膊粗的,渐渐的就显现出来了,周天子都管不了,哪还有什么同宗之情呢。

为了让天下不至于陷入这种战乱的死循环中,秦始皇听从李斯的意见,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采用了郡县制。对于那些王室宗族和有功的大臣通过钱来解决,分钱不分权,全国没有了能够和中央对抗的权力机构,那样国家才能相对太平。取消了这种分封诸侯的制度,自此这个“天下统一”的概念深入人心,全国人民都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奠定了中国历史分久必合的道路。尽管后来出现了几百年的大战乱,三国,五胡乱华等等,总有一股力量会完成华夏的统一,因为有很多人做到过,而且统一过很久,而第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

虽说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制定了一套利于统一的政治制度,但是要怎么能让全天下的人都认定自己是秦国人呢?秦国统一六国只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感觉一切来得太快了。秦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六国的人民都是生活在各个国家的统治之下,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来完成的,可是只有十年的时间,真的太快了。

欧洲经历了几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统一,到处都是“一村一国”的情况。是因为地利的原因,到处都有天险可守,可以“占山为王”么?大家可以看一下,这西欧平原,波德平原这么大块平地,希特勒开着坦克打“闪电战”,分分钟就把欧洲推平了,哪有什么“占山为王”的可能呢。

相比之下,中国的地理情况就相反了

西南的四川,东南的丘陵,北方的黄土高原,这都有天险可守,非常适合割据政权。但是东西方的结局却是恰恰相反的。欧洲也不是没有统一过,比如之前的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拜占庭帝国,查理曼帝国,罗马帝国等等,都是实现了统一的,但是最后都是分裂了。不是说欧洲没有实行郡县制,就算欧洲实行了郡县制,也很难很快的实现上令下达,why?文字不通啊。欧洲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各个民族和地区的语言文字表述都不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

各个地方文字都不统一,就算有再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你这语言不通,文化和政策输送不过去,长此以往,各个地区的文化和沟通就有了隔阂,这不“一村一国”才怪呢。

秦国,要让以前六国的人民了解秦国,遵守秦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在已征服的国土和势力范围内实现畅通无阻的文化交流和政令统一,这是很难的。首当其冲的就要解决两个问题:听不懂,看不懂。所以秦始皇在这时候下令,统一文字。

从上面的图片中来看,还真的是秦国的马字比较像一点,四条腿一条尾巴,头上还长了三根毛。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字差异还是挺大的,这要是放在以前,这“出国”一趟,搞不好还要带个翻译。至于统一语言,这个真的不要想了,中国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八大方言语系,几千年来这根本没法统一。现在我们是怎么交流的呢,比如我在广东上班,很多同事时本地人都说粤语的,我完全听不懂,但是完全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因为文字是统一的,正常沟通的邮件,文档等都是用中文写的。语言是无法量化的,这个时候文字的担子就相对的变得很重了。

文字统一了,各民族文化能够正常的交流,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各民族文化才能潜移默化的逐渐融合;顶层的政策才能够传达到社会的底层,基层的财务税收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上层建筑,遇到天灾人祸,才能组织起庞大的人力和军力去保家卫国。说到这里,后续的统一度量衡,修建秦直道,甚至统一车辙距离,都是为了在无形中逐步消化六国的经济和统一全国做贡献的,后续再说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