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军曾号称天下无敌,可大清覆灭时,为何几百万旗人没起作用?

满人的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起初,这是一种十分高效率的军事制度,在清兵入关以及此后坐稳江山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满洲兵至万,横行天下无可敌”,说的就是他们的战斗力之强,曾经骁勇善战,天下无敌,从东北一路打到了西南边陲。而八旗子弟,作为清朝的统治阶层和开国功勋,也相应的享有一系列的待遇和特权。然而,到了清朝末年,这群人却从曾经的勇士,变成了没用的草包。

举个例子,清末福州有个将军叫朴寿。他有一次外出巡视,因为刚刚发生了一件满族大臣被刺事件,朴寿非常敏感,特意带了一大堆八旗兵丁保护,他们将朴寿的轿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本以为安全万无一失的朴寿,在轿里突然听到了一声枪响,他立刻吓得魂不守舍,大呼“救命”,而外面的八旗兵丁也乱作一团。有的当场卧倒,有的抱头鼠窜,现场狼狈不堪。

然而,慌乱过后,他们才得知,是一个年轻的兵丁,因为过度紧张,一不小心让枪走了火。八旗兵丁的没用,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之所以堕落到如此地步,还是要从他们的待遇说起。

清初,为了巩固满人的统治,清朝初期的八旗军,负责驻守京师和各地重镇,还要四处调防。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清廷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一个八旗兵丁的薪俸,甚至接近一个县官的水平,当然,其他的福利也一点不少。

而且,这个待遇是终身的,别管他以后是否继续服役,一生都能领到钱粮。此外,他的老婆孩子也有部队负责养活。可以说,一个旗人当兵,全家衣食无忧,根本不愁生计。

而如果旗人能写能画,则会有更多的晋升机会。清朝时,满人和汉人的科举是分开的,竞争压力也远远小于汉人,即便是考不上科举,到衙门里干个书记员,也可以慢慢熬出头来,或者,直接去宫里、王府里去干个侍卫,说不定就能混个平步青云,和珅就是如此。

可以说,在清朝,旗人是标准的“铁饭碗”,只要不动什么歪心思,什么都不干,也能保证一辈子饿不死。不过,俗话说温水煮青蛙,在这种环境中,旗人的战斗力迅速下降,等到太平天国时,旗人根本打不动了,成了湘军、淮军等汉族武装的舞台。

但虽然是战斗力不行了,可八旗的开销却越来越大,八旗兵丁及亲眷入关时有几万人,可到了二百年后,这个数字呈几何级数增长,已经发展到了几百万人。他们拖家带口,吃喝玩乐、无所不会,对我国的民间娱乐业贡献很大。

可是,这些提着烟枪,挎着鸟笼,哼着小曲的旗人,即便是坐吃山空,也都理直气壮,认为江山就是他们的祖辈们打下来的。但当晚清内忧外患,需要他们出来保卫朝廷时,这些人却怂了。

清廷也希望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来提高八旗兵丁的战斗力,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清朝的落后,不止是武器装备的落后,更是人们脑袋的落后。

所以,正因为八旗兵丁的无用,1911年清朝的覆灭,仿佛是顷刻之间的事情,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这就好比是一棵腐朽的大树,里面已经烂完了,蛀空了,它的倒地,可能就需要轻轻一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