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助丈夫打江山 又助儿子做皇帝 死后却被诛全族,易中天:她真冤

(说历史的女人——第596期)前几期,我们都从各个方面来看了吕雉或吕后的人生,本期我们着重来看看以吕雉为代表的吕氏一族的命运。在吕雉去世之后,吕氏一族全部被周勃等带兵诛杀。那么吕氏一族为何会落个如此悲惨的结局,按照史书给出的记载来看,大致原因无非是说“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等等之类的说辞。那么史家给吕氏一族所戴的这个帽子属实吗?

作为吕雉,她早期跟随刘邦帮助丈夫不顾生死打下江山,后来又辅助儿子汉惠帝刘盈保住太子之位做上皇帝,甚至还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稳定朝局,为以后的文景之治创造条件,那么她如此功劳之大,为何死后却被诛杀全族?历史学家易中天对此的评价是:吕雉她真的很冤。那么吕雉乃至吕氏一族到底冤在何处?我们不能凭空而说,而要从史载中找依据。

第一点,我们先来看所谓的“诸吕擅权”,这个概念中的所谓诸吕,实际矛头指的其实就是吕雉。那么吕雉擅权吗?在刘邦去世、刘盈短暂的帝王生涯之后,吕雉确实擅权了,因为她临朝称制。可是她不擅权能行吗?西汉为新建之国,刘邦去世前,才刚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也就说,西汉从建国前到建国初期,也就是刘邦死前,一直是战乱不断。此时,战乱所导致的人心浮动是一方面,再者是西汉的势力派系比较复杂,刘邦活着的时候,有三股力量,第一当然是刘邦派,第二是异姓诸侯,第三是功臣派。但是在刘邦去世、乃至汉惠帝去世后,西汉的朝局又再次发生了微妙变化。

汉惠帝之后,西汉的朝廷只剩下两股势力,一是功臣,一是吕后。因为之前的异姓诸侯派和刘邦派都没有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吕后如果不擅权,那么谁来代表西汉帝国的发言人呢?因此,从某种程度来看,吕雉擅权不是她自愿的,是时势造就的结果,是刘邦和汉惠帝去世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所造就的。此外,吕雉擅权除了这一点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吕雉一族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非常客观的功劳。要知道,刘邦闹起义的时候,吕雉家族是举家追随,尤其是吕泽等,曾救刘邦于生死危难之间。

因此,吕氏一族,本身也是功劳显赫,具有这个威信。当然,除了这些外部条件,吕雉本人政治素养和能力极高,她在群臣中的威望也是刘邦之后,无人可替代的,比如在刘邦准备改立太子的时候,群臣几乎都站在吕雉和太子这一边,而没人站在戚夫人和刘如意那一边。更别说张良还出谋划策帮助吕雉了。也就是说,吕雉出头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第二点,吕氏擅权后最突出、或者最令人非议的表现就是学习自己的老公刘邦搞封王。刘邦当时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他逐个宰杀异姓王,然后分封刘姓王。吕雉后来,为了巩固朝廷的地位,或者她对朝政的掌控能力,她也照着刘邦的那一套来,分封助吕。可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澄清,那就是吕雉封吕氏诸王是得到了周勃和陈平的同意的。

在吕雉摄政时期,西汉朝廷的格局除了吕氏就是功臣派,而功臣派中的萧何等人,已经不在,只有三位位高名大的,即周勃、陈平、王陵。

当时吕雉有封诸吕为王的想法,但是她不确定这个事重臣们是否支持,于是就召来周勃、陈平和王陵询问,征求他们三人的意见,结果周勃和陈平都表示同意,仅王陵表示反对。

那么周勃和陈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不都是刘邦时期的重臣和忠臣吗?是的,周勃和陈平的同意其实是没有错的。因为刘邦刘盈去世后,西汉的朝堂上真正有能力和有威望来掌控帝国的仅吕雉一人。前文讲了,吕雉不是花瓶型的女人,她是实力派,甚至是一个女政治家。当然周勃和陈平支持吕雉的核心理由在于,吕雉虽然封诸吕为王,但吕雉维护和稳定的依然是刘氏江山,确保的仍然是帝国的安稳。这是非常重要的。周勃和陈平也很清楚,若想江山稳定,就必须确保吕雉的权力安全,因此,封诸吕是政治需要。所以,他们俩都表示同意,在这一点上,反而是王陵显得见识短缺了。

总之,吕雉封吕氏诸王,是当时的帝国政治需要,也是得到了朝中重臣周勃和陈平的认同。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不存在诸吕擅权之说。

第三点,吕雉作为西汉王朝的功臣,在刘邦时期,她是帮助丈夫打天下时安定后方的贤内助,之后又是帮助刘盈保住太子之外、最终登上帝位做皇帝的好老妈。吕雉对于西汉的功劳如此之大,那么为什么她死后不久,其吕氏家族就惨遭灭门之灾呢?难道真是史家所谓的“诸吕擅权,欲为乱”吗?那么我们看看诸吕到底是如何“欲为乱”的。

在古代,乱国政夺帝位的权臣多的是,比如王莽等。可是任何一个权臣在作乱的时候,那都是经过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安排,并且有着统一的行动。可是我们看看诸吕的“作乱”水平真是令人感到可笑:

先说吕雉死前,也就安排了吕氏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吕产,一个是吕禄。他们分管南军和北军,意在保护皇帝和帝国的根基。这两人基本也就是吕雉死后吕氏一族的代表人物。而这二人在“欲为乱”上的表现真的很令人莫名其妙。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方面是毫无准备作乱的组织,在齐王刘襄举起大旗搞叛乱的时候,吕产吕禄方面竟然派出了的是灌婴。倘若吕氏“欲为乱”,他们应该派出自己的人掌握兵马去平叛,而不是灌婴。灌婴是什么人啊?那是忠于刘氏的绝对忠臣。结果,被吕氏派去平叛的灌婴,和“叛军”齐王刘襄结成了联盟。若是吕氏“欲为乱”,哪有这样干的?这不是毫无组织吗?简直是可笑。

其二方面是掌管北军的吕禄,我们都知道,北军是西汉帝都的重兵,掌握此兵,就等于牢牢控制了京师。倘若吕氏“欲为乱”,那么吕禄这支北军重兵就是最强有力的作乱后盾。可是呢,吕禄被郦寄的一番劝说后,就几乎不带犹豫的交出了兵权。这哪是准备作乱的样子啊?

其三方面是吕产方面。当时吕产已经得到了灌婴和齐王刘襄联盟的消息,如果吕氏要作乱,那么这个消息可谓是非常不妙的。对于吕氏来说,应该是火速整军备马行动起来,但是结果呢,吕产在这样的危机关头,身为南军的一把手,却在外出进宫时,身边不带一兵一卒,这哪里是去作乱的,这分明是去送死的嘛。结果吕产在宫门,就被杀掉了。

接着,便是对吕氏家族的大清洗,吕氏一门,无一幸免。易中天认为,单是从这一点来看,吕雉所代表的吕氏一族是真的很冤枉的。第一、吕雉擅权是因为帝国政治的需要,并且是得到重臣认可而为之,关键是吕雉擅权并没有对帝国造成损伤,反而有一定功劳;第二、所谓的吕氏擅权,本身就是一个类似于“莫须有”的概念;第三、吕氏“欲为乱”则更荒唐,在整本史册中除了这三个字外,并没有看到吕氏真正要作乱的具体证据。

参考史料:《史记》等。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