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一枝独秀的美国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第一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都曾经作为区域性大国,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然而,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美国一样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它曾经(短暂地)成为核武器的垄断者,曾经(短暂地)拥有占世界50%的工业生产能力,而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曾从美国的银行贷款,它也拥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些优势中有的仅仅是美国作为战胜国以及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屈服于美国的结果:美国的城市没有因为战争而被夷为平地,美国的工业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美国的人口也没被大批杀戮。然而,其他国家却承受着种种长期而悲痛的经历,其时间甚至可追溯到19世纪。大约在1890年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而在此后的40年间,又一直作为世界经济之“虎”,每年以5%—7%的速度增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以充分表现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强国的关键,在于其以装配流水线生产为标志的重工业所具有的快速和高效。1912年,亨利·福特在一家汽车制造厂安装了第一条电力装配生产线。他的工人们对此十分憎恨不满,为了挽留工人,福特不得不付出双倍工薪。这也使得工人成为他的客户:因为他们两个月的工资就可购买一辆T型福特轿车。大规模生产方式与相对较高收入的劳动力之间的共生共存最终形成了一种社会关系(有时被人称为福特主义),它巩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的民主。由于数百万名工人成为消费者,企业拥有了越来越大的生产流水线,从而使生产费用进一步降低。廉价能源和大生产方式使得美国公司在世界上具有了最强的竞争能力,从而成功实现了对外出口,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积极地使用美式技术在海外建造了附属的工厂。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使美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过程被迫中断,但是1945年后美国企业却获得加倍的意外收获,大发其财。此时其他国家的工业业已化为一片废墟,美国政府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准备承担管理全世界经济的职责。

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和他的汽车

由于对1919年调停的彻底失败尚记忆犹新,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坚持无条件投降的原则,迫使德国和日本同其签订停战条款。虽然各个同盟国之间发生过争吵,但还是在重建一个稳定的新秩序上迅速达成了共识。美国人为此做了绝大部分的安排协调工作。他们发起并资助了一系列力图确保诸如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之类的灾难不再重演的国际性机构。联合国的职能被设定为负责世界的政治事务。而各种协定和机构则负责处理世界的金融制度(如“布雷顿森林协定”导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称IMF,以及世界银行的产生)、国际贸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和医疗卫生(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更多方面的事务。其目的就是在以往国际联盟功能所未能实现的领域取得成功:通过使所有国家按照一定规则加入到一系列的俱乐部中,控制民族主义、闭关自守、军国主义和其他邪恶行为。这一新的制度体系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即不同于1870—1914年间所发生的无政府的方式,使世界重新走向全球化,以此避免曾经出现的怨恨再度爆发。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及其大多数盟国的国内政策都追求这样一个普遍目标:所制定的政策有助于减轻因参与国际经济而承受的冲击。虽然具体的经济形式不尽相同,但通常都包括对充分就业和/或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对农场主及其他一些初级产品生产者(经常是煤炭或者石油工业)实行补贴等承诺。这就迫使各个国家要对社会和经济生活进行调解,将税收提高到以前只在战时才能达到的水平,并且大力开发经济管理的技术技能。同古代国家皆仰赖于王权和神权之间的联盟,若无高级教士们参与,君王必将一事无成的状况相类似,300现代国家必须仰仗内阁与董事会(即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盟,而经济学家则越来越承担起高级教士们的职责。

凭借其友好盟邦的些许帮助,美国创建起了一个从根本上讲基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却通过一整套国际协定和机构来调停的新的世界性组织,在某些方面,这是1941年以后战时合作体制的一种延续;在另外一些方面,这是一种对于经济大萧条和自给自足经济模式的反应,而本质上,这是在探求一种避免重蹈覆辙,防止1941—1945年的恐怖情形再度发生的符合美国传统和选择的安全模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