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核心就四个字,至今震耳发聩,司马迁却没读懂

太史公称,“商鞅刻薄寡恩,其《商君书》更是歪理邪说,怪不得被秦国人厌恶,也是死有余辜”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郁郁不得志的商鞅,在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的消息后,便只身离开魏国,西入秦国,最终获得秦孝公重用,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在秦国揭开了变法的序幕。商鞅在秦先后执政近二十年,使秦国由弱变强,一举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君书》就是在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成书的。

《商君书》强国思想的核心就四个字——“农战兴国”。先说农,商鞅认为,一、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能增加国家财富。农业象征着国家财富,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国家因为农业发展而长治久安(主待农战而尊,国待农战而安);二、农业发展能为军事强盛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根本无法支撑越来越大规模的战争需要。足够的粮食所代表的经济实力决定着战争的成败,战争打的是钱粮,拼的是实力;三、农民丰衣足食,就能够为国家提供良好的兵源(国不农,与诸侯争霸不能自持”)

再说战。战国因战争频繁而得名,据有统计,战国200多年里,战争就发生过232次之多,战乱不断,群雄纷争。诸子百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总体来说,都是反对战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老子认为兵是“不祥之器”;孟子认为“仁者无敌”。这些思想都是空泛的、不切实际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商鞅认为,只有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才能自保,才能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而在兼并战争中获胜,最终称王于天下。

商鞅认为,国家重视农战就会安全,君主重视农战而受到尊重,只有兴农战,民才能图存、发展、争霸,最后王天下(国重农战而安,主重农战而尊)。商鞅明确地指出:农是财力的源泉,战是武力的试验。这里是指国家具备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依靠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而经济实力靠的是农业生产,国防实力靠的是军事战争。所以商鞅认为,内富外胜是国家具有超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能把农与战有机结合起来,这充分说明了商鞅的政治远见和敏锐的洞察力。归根结底,商鞅的“农战兴国”,隐藏着一个伟大的思想,要实行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结合,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模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