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有两件传家宝,一个传国玉玺,另一个是神人送给刘邦老爹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故事几乎人尽皆知,其实所谓“传国玺”的说法出现很晚,见诸于文献则始于东汉时代,光武帝时代的学者卫宏在其《汉旧仪》中记述了秦与西汉的帝王玉玺制度:

秦以前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其玉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号曰传国玺。

这个说法与民间的“和氏璧”作传国玺说法似乎又有点不一致。成书较早的《史记》对传国玺的制造竟然没有任何记载,只是在记述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的事情中,提到了“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积道旁。”

东汉形成了“传国玺”的说法,故而班固《汉书》对子婴奉上的皇帝玺符即名之为“传国玺”,“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积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汉传国玺”在东汉时期地位非常重要,是汉朝皇权合法性的象征,也是东汉对西汉继承权的象征,所以还设立一侍中专门管理。这位侍中不仅负责典守传国玺,还负责管理另一件汉朝圣物——“斩蛇剑”,“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参乘。与中官俱止禁中”。

“斩蛇剑”又是什么呢?竟然能与大名鼎鼎的“传国玺”相提并论?

“斩蛇剑”的由来要从刘邦“手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开始说起,这可是刘邦帝业的开始。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源出于《史记高祖本纪》,其中记载: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这段刘邦斩蛇神话故事讲的是当年刘邦放走刑徒,聚众造反初期,在丰西泽中,醉斩一大蛇。后来突如其来出现一个神秘老妪,说大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斩杀,而身为斩蛇者的刘邦,自然就是所谓的赤帝之子了。成为所谓“赤帝之子”之后,刘邦的神秘性和权威性更强了,追随他的人也会更多了。这段故事,极有可能是刘邦创业初期,身边几个心腹编造出来的。

但是,编造刘邦是“赤帝之子”神话的背后则是战国至于秦汉以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土壤,其中五方色帝说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解释。钱穆先生说“汉初尚赤,只是仓猝起事,承用民间南方赤帝西方白帝的传说。”

同为民国时代史学大家的顾颉刚先生却认为高祖斩蛇起义的神话,背后是“五德终始”理论,但是,若依据“五德终始”,其解释就有一定的问题。如果依据“五德终始”,汉朝是赤帝之子,那就是火德,其取代的对象就应该是金德。但是,秦朝却又是“水德”,如此解释,似乎不通。所以,钱穆先生所说的五方色帝说则更为有道理一些,“秦襄公祠白帝,汉高祖称赤帝子,乃据五方色帝的传说,与始终五德说无涉。”

不管斩蛇神话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是什么,这件事本身都是刘邦神性领袖身份建构工程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刘邦身上还有很多神话建构成分,譬如什么出生、相貌之类的。说到刘邦的出生,那真是神乎其神,《史记》上记载,刘邦的母亲“常息大泽之陂,梦与神游。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己而有身,遂产高祖。”

当然,这些传说极有可能都是刘邦起事之后,他的心腹班子制造出来的谶言,目的与斩蛇神话一样,都是为了建构一个充满神性的领袖,用以征服集体无意识的天下百姓。中国的百姓首先是臣服于暴力统治,如果在暴力之上再添加一点神性,那么统治的效果就会更好。刘邦集团就是要把刘邦塑造成为上天派来的赤帝之子,是带着百姓推翻暴秦的大救星。

另外,刘邦斩蛇的那把剑究竟是一把什么样的大宝剑呢?刘邦自己说过,“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这把剑又是怎么来的呢?还是有传说,据说刘邦还在民间混的时候,“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及贵,常服之,此即斩蛇剑也。”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刘邦的老爸刘太公早年得到神人所赠一把大宝剑,据说是商朝的货,后游丰沛山中,有冶铸者自称为天子铸剑,刘太公就把宝剑拿给他重新铸,刘邦就得了这把新大宝剑,斩蛇用的就是这把。

事实上,上述两种说法肯定都是胡扯!目的和编造赤帝之子斩杀白帝之子的神话是一样的,目的就是在制造刘邦的天命效应。刘邦那把剑,必然就很普通的一把大宝剑,亭长身份可以佩戴的那种三尺剑。

“斩蛇剑”对于汉朝的建立有着非同一般的神学意义,所以历代汉帝都将其奉为圣物,《西京杂记》上说“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祖斩白蛇剑。”《汉书郊祀志》上说,汉宣帝神爵元年,“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所谓“剑宝”,就是刘邦那把大宝剑。

“斩蛇剑”与“传国玺”一样,成为汉朝合法性的象征,从西汉传至东汉、至于魏晋。到了晋惠帝时期,这把神奇的大宝剑竟然神秘失踪了,《晋书》记载,晋惠帝时武库失火,“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履等尽焚焉”,甚至大臣张华还亲眼看见“剑穿屋而飞,莫知所向。”

大宝剑的神秘失踪与它是神秘出现一样,背后都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晋朝丢了大宝剑,意味着这个朝代没有合法性,已经失去了天命的眷顾,唐人编纂的《晋书》如此表达,似乎又有一些深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