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过程中有一位虽未封侯拜相,但他的贡献却不属于任何人!

秦国武功极盛,长平之战的白起,灭国大战的王翦王贲父子,都为人所熟知。其实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司马错,或因战役规模不够大,或因杀戮敌军不够多,而被忽视了。

司马错对秦的贡献,不在于某场大战,而是关系全局的战略眼光,因其对于蜀地的吞并,给秦国后来的大一统建立了大后方和大粮仓。

• 灭蜀之战。公元前316年,巴国(今重庆)和蜀国(今成都平原),两家都来向秦国求援。秦惠文王(孝公之子)因为担心入蜀艰难,又怕出兵时别国侵犯而陷入两难。

对此张仪和司马错产生了争议。张仪是纵横家,说到口才,没几人能胜过他。他的意见是:先攻韩国,一直打到周王城,可以挟天子令诸侯,霸业可成。而蜀地偏远,蛮荒之域,没什么价值。

司马错则提出不同的见解:蜀地土地广大而富庶,但是军事力量不强,而且紧邻秦国,却远离六国,既能轻易拿下,也不会受到别国的阻挠,不用花费很大代价,就能拓展疆域增强实力。夺取巴蜀之地后,还可以沿长江顺流直击楚国腹地。秦惠文王是个实干家,听完眼睛一亮,决定就这么办!

于是司马错带兵平定蜀地,顺便把巴国也收了。自此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的后勤基地,一切按照司马错的既定方略进展。

•迂回击楚之战。到了公元前280年,司马错集中兵力一路大迂回,攻下楚国大后方的黔中郡(今湖南怀化),而楚军主力正集结在西北秦楚边境,后方空虚,致使这支秦军一路破竹而入。后楚国以割让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湖北西北部)求和。

取得巴蜀之地后,秦攻楚国方便很多,公元前278年,秦白起沿江攻取西陵(今宜昌西),继而攻下夷陵(宜昌),迫楚迁都。攻下楚国都郢后,设立治所,纳入秦地,楚国屈原就是在这一年愤而投江。

•除灭蜀伐楚外,司马错平定蜀地两次叛乱,使蜀地保持长期稳定。曾协同白起于公元前289年伐魏,下六十一城。前286年,司马错攻打魏河内(今河南山东交界),魏败,献安邑(山西运城)求和。

司马错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代, 史料记载自公元前316~前280年,共征战36年,虽未拜相封侯,但作为秦国武官之首——国尉,已是对他劳苦功高的极大认可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