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一秦,血洗六雄!——杀神白起

宁为一秦,血洗六雄!——杀神白起。

本文将为您带来白起封神的经典战役: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一块小小的土地:上党郡。爆发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两国参战人数近百万,最后以秦国伤亡二十余万人,赵国被坑杀四十多万人而结束。各国因为这场大战都隐匿在恐怖之中,而赵国更是家家皆带孝,处处有哭声。

为何上党如此重要?

韩国处于秦赵魏三国之中,其中上党郡与三国都有接壤,上党地区东边临着太行山脉,西边靠着太岳山脉,南边是王屋山。中间是两个盆地,上党的东部不远处就是赵国的邯郸,秦国想吞并其它几国,要么由南从黄河攻魏,或由北攻晋阳。攻晋阳城难,攻魏途经的崤山乃兵家险地,只有进攻上党为上策。况且经过阏与之战(阏与之战秦国遭赵国名将赵奢大败,损失惨重)。秦国对崤山已“轻车熟路”。只要秦国拿下上党,经滏口陉可攻打赵国的邯郸,攻魏也不用担心赵国的支援。

六国之中,韩国最弱,秦国宣战进攻上党,战争开始,韩王就投降了,因为在此之前秦国的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邑,上党地区与韩国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切断,如再战,韩国丢失的可能不止是上党地区,于是韩王主动献上了上党地区以及十余座城池,郡守冯亭对于韩王的做法十分不满,他带着上党地区的百姓以及士兵准备投降赵国,协力对抗秦国。

赵国接到投降的消息后,内部虽有分歧,但赵孝成王最终还是接受了冯亭的投降,并封他为华阳君,这一接受冯亭的投降,赵王明白,秦赵两国之间必然将爆发一场战争,为做准备,下令兵分两路,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赵军驻守长平。平原君负责接收上党地区。

上党地区的百姓陆续逃往赵国,接应的地点就在长平,这场大战,由此开始。秦国此时带兵的将领是王龁,开战不久,赵国便开始节节败退,老将廉颇决定依托地形,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疲软秦军。秦军战线很长,廉颇打算拖着秦军,拖的越久,秦国压力越大,赵国胜算越高。这场战争慢慢的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赵王对廉颇的避而不战十分不满,多次派人去责问廉颇。时间拖的越久,赵王反而越急,准备派郑朱前往秦国议和。赵国的虞卿则认为“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应该花重金珠宝去求助其他各国,共抗强秦,赵王并没有采用虞卿的建议。

秦国见久攻不下也开始改变战略,由陆路运粮方式改为水路运粮,解决了粮草问题,对赵国来的使者郑朱,盛情招待,拖着他在秦国的时间,然后对外宣称秦赵已经议和,防止他国相救,范雎则使用反间计,派奸细冒充上党的百姓逃往赵国,散布:廉颇不行,只会固守,秦国人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国的赵括这一类的谣言。话渐渐传到赵王耳边,赵王的不满,加上诸多谣言,赵王决定,换将领代替廉颇。就是奸细口中所“怕”的赵括。

秦国此时也换上了“人屠白起”,白起是战国四将之一,一生之中指挥过多次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一生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被后人誉为“战神”。

赵括军事理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父亲就是前面提到的赵奢,赵括口若悬河,其父也所不能及,赵王接见赵括时问他问他能否击败秦军,赵括自认“天下莫能当”。他告诉赵王,王龁可以轻易击败,秦国只有白起能与他平分秋色。这也为后世留下一个成语:“纸上谈兵”。知子莫若父,赵奢知道自己儿子虽理论头头是道,作战缺少经验,如果碰上硬敌绝对不行,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而赵括说起来却很随便。如果赵国不启用他为统帅就罢了,若真的启用他为统帅,使赵军灭亡的一定是他。”,赵括出征时,其母上书赵王,如果赵国执意派赵括出战,全家与赵括断绝关系,如果败了,不能责怪赵括的家人。果然赵括兵败长平,因为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所以赵奢的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是马姓的重要来源。

长平之战:

开战前秦王下令,严禁秦军换将的消息,此时的赵括以为对面的还是王龁,开始选择主动进攻,白起则顺着赵括的进攻,佯装败退,诱导赵括乘胜追击,直至秦军营垒。试图一举歼灭秦军。

秦军壁垒远处是丹水,赵括想要进攻,必经丹水,赵括先头部队渡过丹水以后,秦军依旧节节败退,白起在等待,等待赵括一步步进入自己的圈套,无法后退之时发起反攻。

他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绕到百里石长城后,奇袭赵军,攻下了本该无比坚固此时却仅有少数人驻守的长平关,随后又向百里石长城防线上的故关发动攻击,堵死了赵军连接邯郸最为重要的关口。

另一只五千人的骑兵,插入赵军中心,分隔赵军,使赵军一分为二,切断还未渡过丹水的赵军后勤部队。又派骑兵,不断从两翼向赵军发动袭击,自己则率领部下从正面出击赵括,支援先前所派出的部队。

赵括无奈之下,只能就地建造壁垒,由进攻,转为防御,等待救援。《孙子兵法》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两军对战十倍于敌人,才能围歼敌人。而白起只用了四十多万人,依托着后方的壁垒,中间的丹水,百里石长城,长平的地势,以相同于赵军的人数,对赵军进行了精准的分割,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技战术水平最高的包围战术。

这一被围就是46天,消息无法送出,粮食无法运进,被围之时赵括的指挥没有大乱,无投敌者,无叛乱者,直到等到粮食快殆尽,赵军内部才开始相互残杀的情况,目地就是为了获取“粮食”,赵括无奈,与其饿死,不如一博,他将部队分成梯队,依次进攻,自己则率一只精锐部队突围,在突围时赵括被射杀,主将一死,赵军只能投降,四十万人做了秦国的俘虏,对于这四十万人的处理,白起为了达到“赵卒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的目地,选择了“趁其振惧而灭之”,坑杀了四十万赵军。

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白起因此战被称之为战神,也因为此战背负骂名,白起自刎之前亦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为什么这四十万大军能任人宰杀?

文:@时光深巷旧回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