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李时珍耍了个小把戏诓应天巡抚,赵贞吉:开什么玩笑?

上一期讲了郑泌昌和何茂才走投无路之下,还是逼迫沈一石尽快低价买田,争取“改稻为桑”能持续下去。

已经走入绝境的沈一石,烧掉了琴,放走了芸娘,又一口气要了四个姑娘,还让她们放生锦鲤。

镜头给了粮船一个特写,那就是灯笼上的三个大字“织造局”……

那么与此同时王用汲和海瑞又在做什么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36期:李时珍耍了个小把戏诓应天巡抚,赵贞吉:开什么玩笑?

一、

海瑞跟着千户带着一队兵去了淳安,虽然说好了到了淳安要听海知县的安排,但追出来的王用汲还是捏了一把汗水。

回到府上之后,王用汲急忙给谭纶写信,告知在浙江巡抚衙门发生的一切,这也是正常的一个反应。不要以为海瑞和王用汲牛叉,就能搞得过浙江巡抚和按察使,关键还是得靠背后的大人物支持才行。

正在这个时候,巡抚衙门的那个胖书办进来了,说是递给王用汲文书,递完了文书却又不肯离去。这时候王用汲随手掏出了一锭银子,要给他。

这锭银子是从枕头底下拿出来的,可见,王用汲并没有像他曾经跟海瑞所说的那样富裕,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而已。

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只有郑泌昌和何茂才才懂得这方面的“礼节”,王用汲这样的所谓的贤臣也是同样了解。这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真正想要替老百姓办点事,还必须跟那些“腐败”分子打交道,还得懂黑话。

当然,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王用汲到底算不算清官?

同样的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胖书办算是好人还是坏人?

到目前为止,这个胖书办一共出场了四次,第一次就是一副趋炎附势的小人嘴脸,为了一杯茶扣了高翰文一块玉佩;第二次出场是得知了高翰文的身份,以上茶为名,还了玉佩;第三次出场则是拿着高翰文手写的跟芸娘有关的纸,提醒高翰文自己的把柄握在了别人手上。

这一次就是深夜传信了,其实按照正常思维来看,他犯了错,对上级不忠的错,而且目前的形势下,并没有看出郑泌昌和何茂才处于下风。这样偷偷报信,风险太大,后来看剧情,才知道这个胖书办是胡宗宪的亲信,是胡宗宪安插到浙江巡抚衙门的眼线,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明朗了:

“小人有两句话,请知县大人一定要记在心上,淳安县那个倭寇是臬司衙门放出去的,还有高府台是中了中丞大人和何大人以及沈掌柜的“美人计”。”

这也是这部剧的真实之处,我们现实社会中不乏这样的人,虽然是小人物,但是也有自己的荣辱观,有时候气死人,有时候又很可怜,有时候又能感动人,这才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真实生活。

二、

与此同时,胡宗宪已经到了浙江,正打算向赵贞吉借粮。

正在给他看病的是李时珍,这里针对这个李时珍的扮演者张子键说几句题外话,咋一看还以为石敢当来了呢?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杨角风的爱好与众不同,前几年山东台演的五毛钱特效的《石敢当之雄峙天东》,挺爱看。里面的石敢当就是他扮演的,里面的玉皇大帝是六小龄童哦,正应了他说的皇帝轮流做,14年终于到了他家……

当然,名言“元芳你怎么看?”里面的元芳就是这个“李时珍”!

此时的胡宗宪已经病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了,还在听着谭纶的汇报,谭纶也是惊喜万分:

“你在驿站跟高翰文说的话管用了,高翰文一上任,就否了郑泌昌他们的议案。”

而胡宗宪的表情告诉大家,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现在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虽然高翰文、海瑞、王用汲三人在前面顶,可是三天后粮食不到,照样顶不住,甚至会搭上三人的性命。

谭纶虽然也是裕王的人,但是这个人相对来说做事还算从大局出发,或许是受到了胡宗宪的影响。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赵贞吉根本就不想借粮,正应了当初胡宗宪从京里的经历。前面我们也讲过了,裕王他们之所以派海瑞和王用汲来,就是为了弥补自己良心的不安。从骨子里来讲,徐阶、高拱、张居正更希望的是看到浙江乱起来,以便完成他们的倒严大事!

这背后的深意,胡宗宪其实在京城的时候就已推断出来了,这也是他做事最难的原因。

当然,人都到了江苏了,不可能放弃这次借粮的机会,于是他还是打算跟赵贞吉过过招:

“你去找赵贞吉,就说我不是找他要粮食,叫他立刻来见我!”

三、

而此时的赵贞吉其实早就来了,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见胡宗宪,当然,犹豫的原因也是不想谈借粮的事,可是老友来了,还生了重病,不见又不合适。

果然,他一进来,胡宗宪还没开口借粮,他自己就说了:

“汝贞,不要动,不要动,我们还是先看病吧,李太医这么远来了,借粮的事我们就慢慢再谈,请开方子吧!”

显然,李时珍并不喜欢别人叫他太医,相对于胡宗宪和谭纶尚给赵贞吉足够面子来言。李时珍面对这个江苏一把手,却是爱理不理,甚至连个好脸色都不给!

其实看这部剧,跟海瑞最相近的人物,一开始杨角风以为是王用汲,可是后来发现,一点都不像。其实最像海瑞的是李时珍,一个是在职,一个是在野,即使最后跟嘉靖帝的宣战,也是李时珍怂恿的海瑞。

李时珍在这部剧中确实矫情,表情让人想笑,总感觉他就是元芳假扮的,随后他语气怪怪地问了赵贞吉一句:

“你真要我开方子?”

其实这句话意义非凡,当然也有可能是过度解读,那就是从李时珍看来,赵贞吉或许更盼着胡宗宪死,毕竟两个人是同榜进士,一个是裕王的人,一个是严党的人,这两伙人又水火不容!

这个猜测,从下面赵贞吉的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瞧您说的,胡部堂可是我大明朝的栋梁,治好了他,那可是大功德。”

你看,一股子酸气出来了,俩人是同科进士,一个已经做到了封疆大吏兼兵部尚书,一个却窝在江苏,从骨子里来讲,赵贞吉一点都不服气胡宗宪,甚至把这种不服发泄到严党头上。

四、

论聪明才智,全剧中排得上号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但是能超过李时珍的并不多,即使是官场老油条赵贞吉!

李时珍说他要开的药遍地都是,好抓的很,结果赵贞吉还是中了个小圈套:

“那先生就快开吧,我这就去拣。”

其实赵贞吉此举就是为了弥补自己不能借粮给胡宗宪的歉意,却不知中了李时珍的圈套:

“官居一品,职掌两省,上下掣肘,忧谗畏讥,处方,稻谷一百船,即日运往浙江,外服。”

结果赵贞吉看完药方,说了一句:

“这玩笑开大了!”

李时珍可没有好脸色,医生救死扶伤,你也救人,怎么就变成开玩笑了呢?

“赵大人,你一念之下能救几十万生民,这份功德,如天之大,怎可视为玩笑?”

李时珍这里点了题,什么叫“一念之下”?

这就涉及官场潜规则了,你是对上,还是对下?

这就是一念之间,对下,可能你以后的官运到此为止,虽然赢得了好名声,可是中国古代官场凭借百姓心中的好名声升官的有几个?赵贞吉后来入了阁,凭借的可不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名声哦。

自古赈灾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有的人都知道浙江受灾了,朝廷也有赈灾的义务,可是这些人明面里喊着救老百姓,背地里却干着毁老百姓的勾当。江苏属于粮食大省,又是浙江省的临省,赈灾属于义不容辞的责任,说没粮,骗鬼去吧!

后来赵贞吉自己也说了,别说一百船粮了,就是二百船粮他也拿得出,但是就是不给,你能怎么着?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大明王朝中沈一石为什么后来临时倒戈,自散家财“奉旨赈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