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诸葛亮的“躬耕地”,是现在的南阳还是襄阳?

易中天2006年曾在北京大学作演讲,演讲中涉及到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问题,到底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这桩争论了上千年的历史悬案,却被易中天再次轻而易举拉燃了导火索。易教授说,那时从南阳到襄阳之间有一条驿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交通和信息很方便。

当时诸葛亮隐居在离襄阳城不远的隆中,这个隆中现在也是和河南与湖北争抢诸葛亮的隐居地,这个诸葛亮到底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实际情况是,诸葛亮居住的这个地方当时是属于南阳的。所以,可以叫做南阳诸葛庐。但是,地理位置离襄阳非常近,只有20里路。所以襄阳人说隆中是襄阳的也说得通。

显然,易中天是赞同襄阳说的。河南的网友不愿意了。你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电视台凭啥邀请易中天到北京大学演讲,就是想再次挑起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就是想让当今红得发紫的易中天来定论,显然是别有用心。北京大学是你湖北的讲坛吗?你易中天出名了就能乱讲么?

众所周知,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类智慧与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十三岁时为躲避战乱,随叔父诸葛玄自山东到襄阳投靠刘表,在襄阳隆中隐居,十年躬耕苦读。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发表著名的《隆中对》,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他很多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故事。诸葛亮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在三国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之后,私祭和官祭诸葛亮的纪念性建筑物很快在他生活和作战过的地方建立起来。南阳作为诸葛亮自表躬耕之地,自然为他树起了一座存德念功的庙宇,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南阳诸葛庐,又名武侯祠。

同样的,襄阳隆中也较早的为他修建了一些纪念性建筑物。从此,南阳与襄阳之间,就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笔墨之争。南阳人说,诸葛亮自己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还有假,如此聪明绝顶之人难道对自己的隐居十年的地方都说不清,岂不笑话!再说,《三国志》也没有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就是躬耕于隆中。西晋的李兴著的《祭诸葛丞相文》认定,诸葛亮躬耕于汉水以北的南阳。

元、明、清三代官修历史、地理治书,均认定诸葛亮躬耕于汉水以北的南阳。襄阳人说,诸葛亮所说的南阳并非今日的南阳,东汉时的襄阳属于南阳郡管辖。就好比北京市辖某县某村的人到了广州,对人只说我是北京人,而不需说县名、村名一样。有习凿齿著的《汉晋春秋》为证: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二十里,号曰隆中。

这个官司打到清朝的时候,清朝有个叫顾家衡人是襄阳人,后来到南阳做知府,南阳就说请你襄阳出身的南阳知府断这个案子,到底是属于哪儿的?这个人就很为难,他说这个是南阳的,他老家不干,他说这个是襄阳的他这个官就做把下去了。于是,他写了一个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阳南阳。意思是说:心系朝廷,就是诸葛亮的心是在朝廷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