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击败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的可信度有多高?

公元231年春,也就是在第三次北伐的一年之后,诸葛亮决心再次进行北伐,他以木牛运粮,同时出兵包围祁山。为了尽可能的调动抗魏势力,让魏国的大军分散,诸葛亮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而轲比能响应诸葛亮的号召,率军至石城以牵扯曹军。若是以往,此番定然是魏国大将曹真出兵抵御诸葛亮,然而曹真病重,曹叡只能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带领张郃、费曜、戴陵和郭淮等人进驻长安,以抵抗蜀军兵锋。要知道,司马懿的征战能力可不差,他曾随曹操征战张鲁,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孟达曾打算叛魏投蜀,是司马懿仅用八天时间就兵临城下,诛杀孟达,足见司马懿用兵之强。不得不说,面对诸葛亮,司马懿绝对有一战之力。到达长安后,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奔赴祁山,与诸葛亮交手。

然而史料在这里出现了分歧,在《汉晋春秋》中,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动向后,他分部分兵力给王平,让王平继续攻打祁山,而他自己则率领精锐主力迎战司马懿。在此之后,诸葛亮先是在上邽击败魏将郭淮、费曜,后又收割了魏军的麦子,并与司马懿对峙于卤城。当司马懿决心分兵包抄诸葛亮时,反被诸葛亮集中的优势兵力击溃。此战之后,诸葛亮获得北伐以来最大的战果,蜀军斩获了三千多的魏军将士首级,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

而在《晋书》中,则称此战乃是司马懿大胜蜀军,斩杀蜀军数万人。要知道《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而《汉晋春秋》则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写的一部以蜀汉为正统的史书,既然如此,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击败司马懿,“甲首三千”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有人认为,“甲首三千”之所以不可信,除了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更为官方外,“甲首三千”本身也是很难实现。毕竟精锐甲士和普通士卒还是有所区别,蜀军斩杀三千精锐甲士,说明普通士兵死伤更多,而在冷兵器时代,一方出现数千人阵亡时,大军就会逐渐崩溃,若真是如此,魏军被杀、被俘和逃走的士兵甚至可能达到数万,而这样的战绩却没有记录在案,这是很不符合常理,因此“甲首三千”做不得真。

但实际上,古代军队的披甲率没那么简单,甲士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精锐甲士,而是指普通士兵,而当时司马懿带着十万大军,因此,蜀军击杀了三千魏军士兵还可以实现。而且在《汉晋春秋》中对此战的记载,与《王平传》中的记载互为论证,而《晋书》中的记载却没有史料辅证。再加上在《汉晋春秋》中,蜀军战果详细明确,可信度远比《晋书》中含糊的“俘斩万计”更高。最为关键的是,《汉晋春秋》虽然是以蜀汉为正统的史书,但作者是晋朝的臣子习凿齿,对习凿齿来说,曹魏并非正统,司马氏代替曹魏才是正统,而司马懿被尊为宣王,乃是大晋的奠基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习凿齿绝对不会故意抹黑司马懿。因此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期的“甲首三千”应该是可信的。

笔者认为,正因为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第一次正面交手中,就被兵力不占优势,但还是进攻方的诸葛亮击败,因此,司马懿才有了“畏蜀如虎”的名声。若司马懿真的在与诸葛亮对峙时,战胜了诸葛亮,为何他还会在第五次北伐中坚守不出,甚至还被已经死去的诸葛亮吓得不敢追击了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