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前有了这几道程序,就算是新郎死了,女子也要“共存亡”

说起人生大喜事,对此,古人总结了四个,称之为“人生四大喜事”:一是、久旱逢甘霖,二是、他乡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烛夜,四是、金榜题名时。虽说,这四大喜事在古人心中是特别难得的,但是,对于生活在紫禁城里的皇帝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难得的。

因为,他们无需科考,不会经历金榜题名时。另外,他们也不可能出远门流落他乡,更别提遇到故知了。再则,对于甘霖的期待,他们也无需过于操心的,大旱也是难得一遇的。不过,有一件事情他们肯定是会遇到的,那就是结婚洞房,可以说,这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大事了。

古代的普通老百姓结婚已经是喜庆至极的了,那么,皇帝们结婚肯定更是普天同庆,但是,他们结婚要走哪些流程呢?

其实,在《礼记·哀公问》中,古人对于结婚就有了规定,具体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是纳采,也就是男方请媒人去说媒,女方同意之后,男方才能准备彩礼去求亲。其次、是问名,男方问了闺中女子之名和八字,去算一算两人是不是合适。

紧接着、是纳吉,也就是在两人的八字合了一下之后,男方就可以告诉女方我家同意了,等我来下聘吧。然后、就是纳征,也就是下聘。再然后、是请期,男方选择好婚期,女方家同意就可以了。最后、便是亲迎,也就是新郎去女方家迎娶自己的结发之妻了。

后来,因为流程繁琐且担心外人篡权,朱元璋就给立了个规矩:

第一,选妃选后要从十三到十六岁未婚的女子中选。

第二,后世子孙上位前娶了妻子的话,那么,上位后就只能册立一下皇后,不办婚礼了。如果没有结婚,就要举行大婚,并且,在大婚后封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能举行大婚的,一般是在很小的年龄就即位做了皇帝,皇帝大婚更可以看作是一场成人礼表示皇帝长大了。

不过,朱元璋后世子孙中有一个皇帝却没有这么办,他就是朱祁镇。这个皇帝登基两次,本来不应该再行迎亲礼的,但是,经过太皇太后的考虑,钦点了工部尚书钱允明的大女儿当皇后。礼部和翰林院拒绝无果,最终,只好照办了。

一番准备后,朱祁镇在“纳采问名”这天盛装出席在乾清宫正殿。宣制官员捧着诏书站在东面的丹陛上大声宣读诏书,让正副两个天使,去钱尚书家“纳采问名”。于是,正副两个天使就奉命去了钱府。此时,早已得到通知的钱府,上下已经等在大门口了。

看到开路的仪仗和鼓乐,钱府全府立刻下拜迎接。在拜见之后,钱尚书就把钱家小姐的姓名八字等全部递交了上去。之后,拿了这些必要信息的天使就回去给了司礼监,而司礼监又派人把信息拿回了乾清宫复命。朱祁镇接着把信息告诉了大臣,这算是稍微告一段落。

紧接着,便是仪式进行。皇帝在仪式过后,就派了人去钱尚书家送赏赐之物。这封赏不仅钱尚书和其家人有,就连钱府的低等下人都有。可见,这一门亲事下来,准皇后家可谓是“鸡犬升天”了。经过了这两项,这门亲事算是板上钉钉了。

此时,皇帝无论这时候有任何意外,准皇后都只能跟着皇帝“共存亡”了。

这是皇家的规矩,那么到了民间,也是如此,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论新郎出什么事情,新娘也是要在一起的。婚期到了,新娘子还是得去新郎家拜堂。当然,拜堂的对象也变了,要么是新郎家未婚的妹子,或者就是与一只大公鸡进行拜堂成亲。这就是传说中的“夫唱妇随”。

而后,新娘要么就是守着没有新郎的房间,要么,就是和一个木制假人睡了。

再说回前面,五礼过后,就是亲迎了。一般都是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去接新娘子回家成亲,但是,皇帝就不是一般人。他也不能这样去新娘家,于是,就派个儿女双全的大臣去迎亲。仪仗队,鼓乐队热热闹闹地走在最前头,迎亲代表在中间,后面就是一大批随行人员。

出了午门,带上皇后的专属仪仗,扛着礼品,就去准皇后家了。朱祁镇看上的钱小姐在家门口也已经准备妥当,钱尚书带着家眷在门口迎接皇帝的迎亲队伍,三跪九叩迎入府中。钱小姐在迎亲大臣宣召之后,就换上了皇后专属礼服,头戴凤冠,身披霞帔,接过金册金宝。

最后,等吉时已到,皇后就上轿,随着迎亲队伍去往皇宫,然后,皇帝皇后就在坤宁宫拜天地。至此,天下共乐,帝后大婚算是成了。到了清代的时候,坤宁宫已经不再是皇后的寝宫了,所有,他们只是在东暖阁入“洞房”,但是,大婚的礼仪却与明朝时期大同小异。

清初顺治、康熙皇帝的大婚礼仪尚不成熟,资料也相当缺乏,至晚清时期,大婚礼仪已经较为完备了,这其中,光绪帝的大婚资料最为齐全。尤其是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所绘的《皇帝大婚图》册,工笔彩绘,极为精细,也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参考资料:

【《礼记·哀公问》、《明清皇帝大婚流程解析》、《皇帝大婚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