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愧对三个人,终失去统一机会

纵观历史,人类的命运往往因为来自某个人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而发生改变。从公元前209年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后世1917年俄国英雄一句“面包会有的”,再到西方国家1933年某些人一句“奋斗”,那些华丽的语言、神秘的包装,引来了无数人风起云涌的追随,世界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善于自我包装,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三国时期的刘备,乃此道中高高手。

十几岁的时候,在家里编草鞋为生的刘备,居然能够得到同乡望族卢植等人的提携,就可见其笼络人心的能力了。就像他后来在遗言中说的“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以至于《三国志》记载,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见到刘备之后立刻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资助了他很多钱财。可以看到,刘备演讲或者说洗脑能力的强大超过想象。

最令人称奇的是,刘备担任平原县令的时候,有人对他不满,派人去刺杀他,结果刺客见到刘备之后,直接被刘备策反,不忍下手,还把雇主出卖给刘备。《三国志·先主传》评价这件事:

​“其得人心如此!”

刘备年轻的时候,居然是如此得人心

----大家虽然都是男人,却纷纷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后来刘备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陶谦出让徐州,刘备推辞,孔融一再相劝的事,更令人佩服的是,就连大奸雄曹操居然最初也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刘备投降后,给了他极高的尊重,专门请汉献帝授予他相当于军区司令级别的“左将军”一职。

不得不说,刘备的仁德之名确实非常厉害,这应该是他前半生苦苦积累的结果。不过随着逐鹿天下形势的深入,刘备最终还是撕下了伪装,做出了对不起恩人、朋友和亲人的事情,而且这三件事做出来之后,不仅害了别人,更为他自己最终无法完成统一埋下了伏笔:

刘备生平愧对的第一个人,当属益州牧刘璋。刘璋最初是真的把刘备当兄弟,不仅请他进益州,而且还给刘备添加了军队。刘备刚进益州,刘璋直接让法正领着四千士兵和很多财物送给刘备;刘璋摆脱刘备去进攻张鲁,又给了刘备军队、武器和甲胄;到了第二年,刘备本来已经违背了攻打张鲁的承诺,却仍然以协助孙权攻打曹操的名义跟刘璋要军队,刘璋又给了他4000人。(《三国志·先主传第二》)

除了真爱、兄弟之情和对宗室之情的眷恋,实在没有别的原因能够解释刘璋为什么对刘备如此热情。但是刘备居然反戈一击,夺取了刘璋的益州。成都百姓看到刘备如此背信弃义,发誓要追随刘璋死战刘备,但是刘璋考虑到全城百姓的生命,出城投降。孙权攻下荆州之后,又任命刘璋为益州牧,刘璋昔日部下很多响应,准备追随他攻打刘备。(《三国志·刘二牧传》)

但是刘璋却躲起来以种地为生,改姓陈,死后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写的“生陈死刘”,可见他对刘备让步到了什么程度。可刘备不仅夺了他的江山,还让他晚年郁郁而终。对于刘备来说,夺了益州,确实增强了实力,但是却彻底的让世人和史书看清了他的本质,他也大大的失去了汉室宗亲的支持,有得有失,以长远换眼前利益,不过这件事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刘备对不起的第二个人当属桓侯张飞,这位曾经带领二十几个骑兵为刘备断后的大将,正史当中并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刘备的事情,反倒是很早就侍奉刘备,战功赫赫。但是刘备在占领了至关重要的汉中时,却没有给张飞足够的信任,当魏延做了汉中太守,张飞却做了巴西太守。远离与魏国的前线,终日无所事事饮酒度日,喝多了殴打士兵,也让张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可气的是,当张飞被张达、范强杀死后,有人拿着张飞已死的表文送给刘备,刘备居然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跟随了刘备几十年的张飞,刘备就是这样对待的。

而刘备第三个对不起的人,也是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的义子刘封。刘封本来是姓罗,刘备没有儿子的时候要收养人家,准备作为继承人。结果刘封凭借勇武,给刘备拼命,立下了不少功劳。曾经跟刘封共事过的孟达给投靠魏国后给刘封写信,明确说明刘备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亲儿子了,你很危险,如果刘封投降,会给他一个很大的封地。

但是刘封坚决的拒绝了孟达的劝说,回到刘备身边之后,果然被猜忌。诸葛亮建议称刘封刚猛,赶紧除掉,刘备二话没说,毫不顾忌曾经的父子之情,直接赐死了刘封。所谓虎毒不食子,当初是刘备收人当义子,最后诛杀,做出这样的事情,天下英才再也不可能像刘备年轻时那样尊重他、投靠他了。

刘备虽然在这些负义的行为中获得了利益,但无疑,这一过程中,早期跟随他的麋芳、傅士仁等纷纷离他而去,后来包括孟达等人,也都开始远离他。

所谓成也“圣名”,败也“圣名”,因为好口才和洗脑技术积累起了令人敬仰的声望,高超的洗脑技术让天下英雄纷纷投靠;但是最后刘备终于还是不得不舍弃名声,换取实际利益。当他规划的仁义之大饼终归成了虚幻,当圣人的伪装因为足够丰硕的利益而褪去,那些因为仁义而得到的东西也最终必然失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