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病逝的杜如晦为什么会被视为唐朝第一等的名相?

史学界公认唐朝有四大名相,即“前有房杜(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姚崇、宋璟)”。房玄龄、杜如晦这对“房谋杜断”组合也因为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而名留青史。

贞观二年(628年),杜如晦出任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正式进入宰相班子的行列。贞观三年(629年),杜如晦出任尚书省右仆射,成为朝廷次席宰相,权力地位仅次于左仆射房玄龄。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也就是说杜如晦最多只当了不到两年的宰相。既然出任宰相的时间如此短暂,杜如晦为什么会被视为唐朝历史上第一等名相呢?

“贞观之治”重要功绩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制度,通过改革解决了隋朝唐初的诸多问题,为唐朝后来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而唐太宗政治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就是杜如晦当宰相的时候。

杜如晦在宰相上改革机构,精简官吏,特别是在军队管理、官员考核选拔、中央决策程序等核心改革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有了杜如晦这几年的贡献,整个贞观时代才得以名留青史。

综合来讲,杜如晦虽然当宰相的时间不长,但他的政治遗产却造福大唐几百年。在唐朝历史上,只有和杜如晦同时代的房玄龄以及开元时期的姚崇、宋璟能与杜如晦相提并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