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朝得势,立马就杀了同行,成了千年洗不白的黑点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上,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总是喜欢标榜圣人,就是完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人,圣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但实际上人无完人,哪有完美无缺的人呢?

比如孔子,儒家代表人物,千年来被后辈儒生尊为孔圣人,但孔子完美无缺吗?显然不可能,论学术水平,孔子的成就自然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但论为人处事,孔子未必就处处做得好。

从人的角度说,孔子实际也有很多缺点,做过很多欠妥的事,其中最著名的,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孔子得势后,第一件事杀了竞争对手少正卯,这件事是孔子千年也洗不白的一大黑点。

据史书记载,少正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和孔子是同行,他们同时开设学堂,招收学生,但少正卯能言善辩,名气很大,办学比孔子还成功,多次吸引孔子的学生跑去他那听讲。

总得来说,少正卯是孔子最大的竞争对手,某一方面来说,甚至比孔子还成功,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孔子会不会嫉妒少正卯?会不会恨他抢自己的学生?以我们对圣人的理解,那肯定是不会的。

但是,鲁定公14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可谓一朝得势,而孔子掌握大权之后,做得第一件事,震惊了所有人,仅掌权第七天,随便找个由头,孔子就迫不及待的杀了少正卯,并曝尸三日。

这非常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作风和传授的思想,连弟子们都怀疑他目的不纯,子贡忍不住问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如果孔子不给出合理解释,恐怕就要闹个众叛亲离的下场了。

但孔子毕竟是深思熟虑的,他说,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他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具有五种非常恶劣的品质,有造反的潜质,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是“异世同心”非杀不可。

如果以现代法治社会的理解,这些理由显然站不住脚,孔子指责少正卯的罪行,都是道德思想层面的,是不是真的都两说,没有一个是具体犯罪,所谓“小人罪”有点像后来岳飞的“莫须有”罪名。

孔子提到少正卯像历史上的华士,这个华士是谁呢?华士是西周齐国的一位名士,以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的理念为世人称赞,姜子牙派人请华士见他,华士一连拒绝了三次,第四次姜子牙就以叛逆之罪杀了华士。

孔子把杀少正卯比作姜子牙杀华士,这个理由在当时确实也说得过去,所以孔子杀了少正卯也没有引起什么反弹,不过咱们从多方面来说,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享有言论自由、学术自由。

少正卯充其量就是跟孔子理念不合,任孔子说出花来,也不过就是排除异己,绝不是好榜样,而少正卯死后,他的学术理念也就失传了,孔子可以说也达到了他的目的,虽然说手段不光彩。

所以说人无完人,孔子有时候也是不择手段的,本质上也是维护封建统治,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就像一个明星,粉丝们总觉得他处处完美,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并不能说一个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就是圣人了。

我是咸鱼道长, 感谢您的支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