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时说了八个字,揭开中国历史最大谎言,然而专家们都骂他

禅让,即一国统治者把首领或君王之位让给他人。通常,禅让是将权力无条件地让给异姓。中国最早的禅让制度见于《尚书》中,但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相传尧为为部落首领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决定自己死后让舜继位。

后来,舜用同样的方式对治水有功的大禹进行禅让。表面上来看,禅让是统治者品德高尚的体现,可惜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王朝以“禅让”方式实现更替的,其实都是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对此,曹丕认为自己最有发言权。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继承丞相位,称魏王。与父亲对称帝谨慎小心不同,曹丕在曹操刚死时就已经有了称帝想法。当年11月,刘禅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方式称帝,是为魏文帝。禅让仪式结束后,曹丕回头就跟大臣们说了八个字,“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曹丕这八个字让无数史学家狂骂,曹丕你想干嘛,把自己跟上古时期的贤德们相比,不知道自己是篡位的吗。笔者认为,曹丕说这个八个字可能有两层意思:一是曹丕无比仰慕舜、禹,他明白禅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二是曹丕根本瞧不起舜、禹,认为他们所谓的禅让是也是造假的,只不过是面子工程做得比较成功。

我们历史教科书上,对尧舜禹禅让高度赞赏,认为是三人是贤能政治文化的象征。可在《竹书纪年》中,我们看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等等。

这些记载完全颠覆了专家对禅让的定义,原来舜并不是因为尧心甘情愿把位子让给他的,是逼迫他尧让出位置的。事实上,韩非子对尧舜的禅让制也质疑,他在《韩非子·说疑》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荀子也有自己类似韩非子的记载,如他在《荀子·正论》就说禅让制是造假的,“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那么,如何来看地韩非子、荀子等人的记载?专家学者们认为上面是以讹传讹,不可信。但对禅让制有深刻理解的人,认为看似高高在上的禅让制,实在是假象而已。

尧舜禹三人之间的权力交接非但不是和平的对接,反而有残酷的暴力的手段。也就是说,三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高尚的禅让故事,完全是成王败寇的权力斗争。因此,曹丕通过汉献帝“禅让”称帝后,才彻底明白禅让就是那么一回事,是以实力为后盾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