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耿耿的十三爷胤祥的两个儿子为什么要造反?

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小说,康熙的皇阿哥中,十三阿哥胤祥与他的四哥胤禛都算是死党中的死党了,老四虽然刻薄猜忌,但对这个侠肝义胆的十三弟却是从骨子里相信,而老十三则为自己这个四哥鞍前马后不辞劳苦,最后活活的把自己给累死了。

那么我们想问一下在正史中两人的关系又如何呢?

答案是好,而且非常好。

老十三小的时候就由老四教导数学,这是这俩兄弟情谊的开始,从此之后两人“日事讨论”,也就是天天待在一起,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等到皇子们逐渐长大,康熙皇帝会带着爱子们前去游猎出巡,老十三和老四也是朝夕相处,这一点在后来雍正怀念自己弟弟的《和硕怡贤亲王祭文》中做出了这样的描述:“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可以说雍正始终都忘不了两人兄友弟恭的手足之情,在怡亲王胤祥死去三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的雍正包含深情的写下了怀念弟弟的语句。

如果说雍正登基初年是因为兄弟之情所以优待老十三(至于胤祥在二废太子、九龙夺嫡里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不讨论),那么在雍正执政的这数年中,胤祥是倾尽全力的帮助自己的哥哥。老十三在康熙时期就文武双全机具才干,在雍正初年他就担当起了整理朝政的重任,首先在雍正初年胤祥就担任了总理事务大臣,开始处理户部事宜。我们知道康熙末年老皇帝精力懈怠,许多堆积的弊政亏空都急需解决,所以胤祥自从上任后更是宵衣旰食,勤勤恳恳,对于前朝所遗留下来的亏空他也仔细清点,通过奖励和处罚两手对陈年积压的户部旧案整出头绪。对于欠账的官员们则通过查抄家产、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追索,即使是王公大臣也好不容情,连履郡王胤裪也被逼着典当家产来偿还国库债务,在《雍正王朝》中老四和老十三为了追索亏空所用过的这些手段实际上在历史中老十三也用过,也正是老十三铁面无私,不辞辛劳的辛勤工作,雍正初年的财政情况能够迅速得到扭转。

胤祥不仅兼着户部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参加西北军事、接见传教士、处理河患和水利之外还得操心朝政、统领圆明园的禁军,连雍正的陵寝选择这样的重任,胤禛也把他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弟。于是乎胤禛在处理朝政的同时还得实地前去勘察,所以说在雍正初年,除了皇帝自己经常忙的昏天黑地,老十三胤祥同样也是脚不沾地。他作为雍正皇帝的代言人,充当着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润滑剂。

与胤祥在操持公务时的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同,作为雍正的股肱,朝廷的柱石之臣,胤祥表现出来的确实无比的谦逊和低调,尽管他深得哥哥的宠爱和信任,但胤祥从来不恃宠而骄。雍正对这个弟弟有多喜欢?这么说吧,从雍正刚登基开始,他就加封老十三为和硕怡亲王,同时还秘密的指定怡亲王这个爵位世袭罔替(也就是咱们说的铁帽子王!),这个铁帽子王有多难得?从满清开国加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之外,一直到雍正朝都只加封过十三这么一个!后来乾隆的弟弟弘昼央求哥哥也封他为铁帽子王,乾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怡亲王允祥在皇考之世于朕笃尽弟谊,多资赞助,自朕御极以来,最为宣力输诚,深裨政治。允祥心地忠诚,人甚体面,于大节理义毫无怠惰。所有王爵户丁家产财务,皆朕加恩赐锡,除赏给怡亲王永远承袭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密谕允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大清亿万年,我继体子孙,将朕此恩永毋更动,其仰体祖父之心务须世代推恩眷顾,诚恐万世子孙不知允祥宣勤于朕之善淹没之,特降谕兹手敕,俾亿万世子孙敬谨遵行。”

雍正要按照亲王的份例赏赐给老十三钱粮23万两,老十三坚决推辞谦让,后来在雍正的再三要求下这个弟弟才收下了13万两。而对于雍正给他的各种荣誉和特权,怡亲王胤祥也是能推则推,分寸把握的极好。看着这个为自己干活不要命,对自己的赏赐却毫不在意,谦逊低调的好弟弟,雍正更是把胤祥喜爱到了骨子里,于是乎我们就可以看到雍正对胤祥的各种补偿:首先把怡亲王的佐领人丁数目扩充,增加仪仗队数量,增加护卫人数,等到了雍正三年,皇帝看着为了清理户部积欠事宜劳累的瘦脱型的胤祥更是心疼的不行,他竟然还对胤祥说要在胤祥的儿子中再挑选出一个孩子加封为郡王!这是何等的荣耀!别说在清代历史,即使是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太可能出现一门双王,更何况还都是铁帽子王啊!

当然,不出意外胤祥坚决的把这个好消息给拒绝了,态度之坚定连雍正都没办法勉强,于是为了犒赏胤祥,皇帝给他大大的增加了俸禄,并以“爱弟”、“柱石贤弟”称呼。胤祥又是拒绝,雍正就 越想要犒赏这个弟弟,于是乎在雍正四年皇帝心血来潮决定要犒赏他弟弟的手下......“时值严寒,怡亲王公忠为国,躬冒风雪,不惮辛苦,其随从人员虽理应随王行走,但因公效力,值此半月严寒之时,伊等必皆劳顿。凡王属下人员,不论在家在外,官员等各赏银二十两,护军、披甲、执事太监等各赏银食粮。”,以天气寒冷这个借口赏赐老十三的属下,雍正皇帝这个借口用的也蛮溜,既然加封弟弟你你不要,那我就赏赐给你的手下你总没办法决绝吧?所以我们看雍正对于胤祥,完全就是百分百的喜爱和信任啊!

胤祥不辞辛劳,尽忠尽职,在积劳成疾之下在雍正八年染病去世,享年四十四岁,可以说为了哥哥的江山社稷英年早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雍正的表情,恐怕是天都塌了吧!

悲痛万分的雍正发布的命令胤祥的儿子干珠耳继承怡情王的上谕中留下了这样的话语:我的弟弟与我相亲相爱,一片至诚、真心实意,我对于他的夸奖是根本就不能用言语来描述的......我弟弟的儿子甘珠尔世袭怡亲王之位,世袭罔替,永世相传.....在雍正三年时我曾经想在弟弟的儿子里再封一个郡王,但是我的弟弟拒绝了,他的言语是那样的诚恳,所以我不得不同意了他的意见。弟弟的推辞谦让这是他的美德,现在他去世了,我必须要好好地补偿弟弟,虽然这个想法与弟弟相违背但我也顾不得了,封弘皎为郡王,世袭罔替。

这篇上谕中对胤祥是一口一个弟弟,而且对于胤祥当年拒绝再加封郡王的事儿,雍正对此念念不忘,尽管当年胤祥坚决拒绝,不过雍正处于弥补胤祥多年的功劳和对弟弟的哀思又加封了弘皎为郡王,世袭罔替......

朝鲜人记载雍正在胤祥死后悲痛非常,哭的几乎上不来气。更夸张的是如果哪个大臣在胤祥的葬礼上哭的不够伤心皇帝还要处罚......—皇帝于十三王之丧,哀恸非常。吊其丧,哀哭者增官,哭不哀者,罚之云。

雍正还给自己的弟弟立祠,想要让自己的弟弟流芳百世,受到人们的景仰,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雍正还发了上谕解释说:对!怡亲王的祠堂就是朕立的,老子就要让我的弟弟的功绩和美德流传百世!—“将来怡亲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迁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愤,妄生谤议,暗事摧残者必有之,然此皆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若朕万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显处,朕可预信矣。”

雍正对胤祥的死念念不忘,即使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想起这个亲爱的弟弟,难过不已,所以他还特地的向大臣们解释:“乙亥,谕大学士九卿等:兹因怡亲王之事,朕心悲戚,尔等请朕节哀,再三陈恳。朕每事保惜精神,不肯为勉强之举,时时以此训喻臣工,岂至今日而遂忘之。但怡亲王之痛出于朕之至情,实有不能自已之处。但以王之事朕一片忠赤之心,至诚至敬。不但自古以来无此贤王”,瞧瞧,在雍正的心中,老十三胤祥就是自古以来的第一贤王,可见在雍正的心中胤祥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对雍正来说,胤祥的身份是弟弟,是亲人,是知己,是战友,最后才是臣子。

可以说胤祥一系在雍正朝可谓风头无二(毕竟家里出了两个铁帽子王),但是很遗憾的是尽管雍正和胤祥兄弟情深,他们的后代却并没有延续父辈之间真挚的感情。

首先一点就是乾隆,乾隆皇帝在某种情况上说是个很刻薄无情的人物,都说雍正刻薄无情,但他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政敌,而自己喜爱和看重的臣子却能够做到倾心信任(包括李卫、张廷玉等等),乾隆皇帝对于父亲如此的爱护看重赏识十三叔很不满意,对于父亲的上谕中所写的关于十三叔的语句更觉得有失身份,所以乾隆在修世宗实录时刻意的删去了一些关于胤祥的记录,更打压了十三叔在雍正朝的地位。对于胤祥的两个孩子,乾隆也是暗暗地削弱他们在朝廷中的话语权并打压他们的势力。

更关键的在于,胤祥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时,太过谨慎反而导致了后续隐藏的危险。首先是老十三当怡亲王是不管是权势和地位都实在是太高了,他与雍正两人兄弟相知相得没有问题,但到了自己的下一代与新皇帝呢?则很难像父辈这样关系密切,所以考虑到避免权势太大遭到新皇帝记恨,老十三主动找了嫡子中年纪最小的弘晓做继承人,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嫡子弘皎。这也是因为弘晓长大还有个十几年时间,等他长大了新皇帝的政权也稳定了,老一辈的人脉和势力也差不多消退,能够保证家族平安,这可谓是一片苦心。

但弘皎呢?本来从铁板钉钉的铁帽子王变得一无所有,还是父亲死后才被封了个郡王,弘皎完全无法理解父亲的苦心,他对自己的地位很不满意,于是他与庶长子哥哥弘昌一起和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勾搭在了一起。弘昌是胤祥的第一个儿子,在雍正初年被封为贝子(所以说雍正皇帝对十三真的是很好,不管是嫡子还是贝子赏赐了爵位),但这个弘昌应该是个飞扬跳脱跋扈不逊的孩子,这货与谦逊的父亲完全是天地之别,胤祥为了避免这个长子出去惹是生非于是请求把他圈禁了起来,一直到了胤祥死后雍正可怜他才放了出来,被关了八年都快憋疯的弘昌不但对雍正乾隆不满意,对自己的父亲更是怀恨在心。

弘皎不满意,弘皙更不满意,在他看来这个皇位可一直都是自己父亲的,只不过是雍正用卑鄙的手段夺走了而已,尽管雍正对他还不错,乾隆更是秉承“亲亲睦族”的和睦宗室计划厚待他们,弘皙依然眼中只盯着乾隆屁股下的皇位,于是在他的拉拢鼓动下,这些个对雍正乾隆不满的宗室子弟们都凑在了一起,他们试图发动政变,推翻乾隆的统治。

不过这些纨绔子弟压根就什么都办不成,计划还没有制定就被举报了,弘皙被永远圈禁,而弘昌呢,他贝勒爵位被革,赶出贝勒府。而弘皎这个爵位是雍正亲自赏赐,乾隆没有过多地追究弘皎的责任,保留了他的王爵,但对他进行了申斥和羞辱,知道得罪了乾隆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彻底宣告结束的弘皎郁郁的回到了王府,从此深居简出,最后默默的死去。

雍正和胤祥这对兄弟之间真挚的感情让我们感动,只是可能他们也想不到的原本应该继续着君臣兄弟想得的后代们会变得水火不容,翻脸成仇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