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大师的笔尖发现生活美 ——读《唐诗风貌》有感

近来阅读了古代文学研究大家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颇有感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先生的博学厚识和独特见解,觉得十分幸运。行走于大师的笔尖,我诚惶诚恐,不敢怠慢,希望愚拙的自己能从书中多汲取一些营养。

《唐诗风貌》一书的序文很特别,是由刘学锴先生撰写的。开头时刘先生就说了:“我从未为人写过书序,这是第一篇而且极可能是唯一的一篇。”可见两位先生的情谊匪浅。刘先生对余先生的评价极高,他说:“恕诚为人,既恕而诚。他给人的突出印象也往往是其严谨谦逊、朴质淳厚的一面。但他的文章,却反映出其内在的灵秀和颖悟。”刘先生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本书的价值对唐诗风貌的研究会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下面,我就将正式走进这本书中,来学习和了解它的内容思想,并简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弁言中说到:“唐诗有不同于其他时代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唐诗内部不同阶段、不同诗体、不同作家或流派又各有其独特的风貌。”这本书将有重点地介绍唐诗有关方面的一些风貌特征,但不过多加以描述,而是努力在诗歌风貌与社会生活之间,探寻其中介,对社会的文化背景、时代心理、诗人的情感体验予以注意。因此《唐诗风貌》将重点结合唐代文学精神对形成有关风貌特征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见唐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我们民族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具备的积极健康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唐诗艺术的文化学阐释,进而把对唐诗的审美,引向对唐代文化精神的吸收与借鉴。

在这里,我想就本书的第一章来谈: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文学接受过程中人们对一个时代诗歌的评价,实质上就是对这个时代诗歌风貌(总体或局部)的一种认识和把握。众所周知,人们一直把诗作为唐代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并且历来对唐诗的研究久盛不衰。在众多的研究中,我们也越来越清晰的了解到唐诗的文化内涵以及整体风貌,从唐诗中也可以观人情、察世态,它是对整个社会时代的反映。而唐诗五万首,所写的题材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对时代反映的深度与广度也前所未有,主要原因有二:一与社会背景有关,唐代时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诗人们所处的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言行较少伪饰和拘束,诗人们把正与反、是与非、善与恶等等皆一一写进诗中,不会多加掩饰,因此唐诗才会如此真实。二是唐代的诗人们积极干预社会生活,所作之歌能触及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主旋律。

那么,唐代诗歌表现了哪些生活美呢?首先是和平岁月里的生活感受和情丝。这也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个是从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丰富多彩的美,代表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只存有两首诗,但单凭这一首,已足奠定他大师的地位。诗中写江水、月色,写离别、相思,无一不真心诚意。还有王维,最喜写山水自然之风光,用笔恬淡自然,诗情画意,沁人心脾。他们笔下所写本就是日常生活之景,却活色生香,淋漓尽致。第二是送别诗中的生活美,离别最是伤感,历来为文人墨客最喜欢写的题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祝福;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对友人诚挚的感谢;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了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的场面。第三是从社交诗中来展现生活美,这类诗句写朋友间的交往比较多,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在大雪欲来之际,准备了好酒暖炉,等待知心友人一起来围炉畅饮闲谈,可谓人间美事哉。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出了农村乐事,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司空曙《留卢秦卿》中“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道出了送别好友恋恋不舍之情,即使知道未来还能重聚,但仍是舍不得今天的别离。第四种是爱情诗中的生活美。爱情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过无数遍的永恒话题,唐代诗人自然也不会少写。李白《杨叛儿》“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是浪漫的爱情;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伤感的爱情;刘禹锡《踏歌词》“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是自由的爱情。这些诗中写的无一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平凡,但诗人们独具匠心,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生活美。

说过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其次要谈的就是那些不平常的生活美。第一是写唐代士大夫的生活,这是我们平常人所没有经历的。在唐人的笔下,唐朝士大夫的生活是放荡不羁的,他们各个真性情,潇洒自由。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就形象地描写了八位才气奇高,又好饮酒作乐的文人士大夫,将唐朝士大夫的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也写出了自己追求放浪自由的生活而不拘一格。第二类不平凡的诗作就是边塞诗。唐朝有很多戎马边塞,自由洒脱的文人,他们的诗以及他们的生活都是浪漫的,富有传奇色彩。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边塞辽阔的景致;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出了远戍征战的血泪;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与敌人抗争的决心;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刻画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这些不同于普通人家的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别样的美。

最后要说的是从苦难的岁月里发现生活美。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便由盛转衰,战乱分离不断,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越发艰苦。这时,就有不少的诗人写战争,也写人民的苦难生活。描写人民斗争的典型诗作有苏舜钦的《庆州败》、 杜甫的《悲陈陶》以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同时,有些诗人独具匠心,即使在纷乱的时代,他们也能从中寻找些许美好,使得冰冷的悲戚中激荡着温暖的回流,如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在中秋饮酒赏月,不负良宵,在抑郁苦闷中聊以自慰,不乏情趣。还有一种类型是以哀挽的形式肯定美,较著名的如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全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 ,借苏小小对爱情的执着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鬼人写鬼诗”,另有一番特色;再有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传颂千古,诗人借夕阳西下的晚景,来写自己空有抱负,不得施展。这种哀婉的形式,给人留有遗憾,也具有残缺美。

以上从三个方面来写唐诗所反映的生活美,其实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唐诗中的精神美。无论是豪壮开阔的胸襟,还是执着不朽的追求,亦或是对祖国人民的热爱,都是唐人所具有的高尚品格。我仅从余先生第一章的分析中就了解到如此之多的唐人文化,再深入到后面的篇章中更能获益良多。果然刘先生那么笃定这本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现其价值,在这里便可见一斑。行走于大师的笔尖,是一种灵魂上的享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