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提议:中俄联手打造月球基地!在深空探测领域将实现双赢

目前各国围绕深空探测开始了全程发力。而在这众多航天大国参与的竞赛中,我国无疑走到了前列。不仅独立建造和发射了天宫一号国际空间站,而且将嫦娥4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而在这些重大成果的背后是数十万航天人的辛勤探索以及各族儿女的巨大付出。当然我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如此巨大进步,域外国家给予的助力也功不可没。据科技日报近日刊载,嫦娥4号登陆器搭载了各国的科学探测仪器。包括荷兰生产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德国生产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等。

6月8日,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航天国家集团负责人对媒体公开表示:俄罗斯核技术是"嫦娥四号"自动星际站在月球背面运行关键所在。并强调,"嫦娥四号"登陆器在实际操纵过程中必须依靠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提供的能量。而生产这种设备的技术源头来自俄罗斯。但他同时强调,作为技术互换,因此俄罗斯方面也获得了同中国在原子能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机会,可以说实现了双赢。

所谓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是通过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能量的一种电机设备。该设备比较其他能源装置,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温度、光照、地域的限制,可以在极限条件下为外界提供能源。由于嫦娥4号月球探测器深处月球背面,处于太阳辐射的盲区,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发挥不了作用,因而运用核能源装置提供动力则成了首选。当然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在人造卫星、无人遥控装置、深空探测器广泛采用此技术。

那么我国有没有采用这种技术,或者和俄罗斯在该领域有过技术合作。答案是,可能不大。众所周知,俄方作为航天科技大国,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月球登陆活动,只是当时由于技术、资金等条件不成熟,导致其探测计划多次败北,也因此将被美国后来居上。虽然后来俄方一直相应重启该计划,也是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使其距离月球登陆梦想越来越远。反观我国在该领域异军突起,并在相关技术领域已经远超俄方。因而说俄方提供我方核技术,则没有现实的依据。

总之,深空探测领域作为世界顶端技术的硅谷。无论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技术的运用,还是动辄数百亿科研资金的投入。都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整体经济能力。而中国航天在本世纪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航天技术也在不断快速进步。反观俄罗斯,在《太空争霸竞赛》落败后,相关的航天探索实力已经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荣光,正因如此,俄罗斯需要新的合作伙伴,在不久后世界唯一的大型国际空间站就要坠落,届时,只有中国制造的空间站将在太空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需要中国航天合作的国家,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就在前一天6月7日,德米特里∙罗戈津提议中俄联合打造人类首个月球基地,并在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公开倡议,中俄联手发展太空检测系统、遥感卫星群等太空尖端前沿,更加深入的太空技术合作,未来在小行星、彗星安全技术上展开更多合作。德米特里∙罗戈津强调,中俄联手完成这些工作将是史无前例的。(作者:无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