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独特优势的毫米波怎么运用到反装甲武器中去?

毫米波波长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所以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毫米波制导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开发的热点。同微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体积小,重量轻,提高了雷达的机动性与隐蔽性;波束窄,分辨力高,能进行目标识别与成象,有利于低角跟踪;频带宽,天线旁瓣低,有利于抗干扰。同激光与红外制导反装甲武器相比,毫米波制导反装甲武器在其传输窗口的大气衰减和损耗低,穿透云层、雾、尘埃和战场烟雾能力强,能在恶劣的气象和战场环境中正常工作。特别是毫米波制导和红外制导在使用和性能上互相补充,两者结合能取长补短,可得到很好的作战效果。因此,毫米波/红外复合制导成了最有前途的制导模式之一。目前,毫米波制导技术迅速崛起,已应用于导弹、末制导炮弹、末制导迫击炮弹和末敏子母弹,大大提高了反装甲武器的作战威力,满足了“发射后不管”和大面积反装甲的需要。

国外研制的毫米波制导导弹有以下几种:

美国的空地反坦克导弹“沃斯普"(WASP),又称为“黄蜂”,工作频率94GHz。"沃斯普”可由F-16飞机携带,每架飞机载24枚。这种导弹可单枚发射,也可多达12枚成束发射。

美国正在研制的“小牛”(Maverick) AGM-65H导弹,采用末段毫米波导引头。1991年9月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而在其后进行的试验中,创造了4发4中的记录。在“小牛”毫米波导引头的基础上,马丁·玛丽埃塔公司正在研制多用途毫米波导引头,这种模块式结构的导引头可适用于导弹、炮弹、迫击炮弹和制导子弹的末段制导。

“海尔法” (Hillire)导弹

“海尔法” (Hillire)导弹的一种改进型,称之为“长弓海尔法”11型,采用毫米波导引头,以使之具有“发射后不管”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作战的能力。这种导弹已进行了28次发射,有26次直接击中目标。

俄罗斯直升机米-28上装的AS-8导弹,已由激光半主动制导改为毫米波制导,工作频率94GHz,弹长1.45m,弹径135mm ,弹重40kg,射程8km~10km,速度0.5M~0.8M,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战斗部重10kg。动力装置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俄罗斯的改进型“螺旋”(Spiral)AT-6导弹,是新型的远程重型反坦克导弹,毫米波制导,工作频率94GHz,可直升机载、车载,射程7km~8km。

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末制导炮弹都在追求毫米波导引头。为了适应大面积反装甲和“发射后不管”的要求,重点开展了对毫米波制导的末敏子母弹以及由加榴炮或多管火箭炮发射的末制导炮弹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普通炮弹具有初速高、运用灵活、能够连续发射以及后勤保障简单等优点,而导弹则威力大,命中精度高。末敏弹和末制导炮弹将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战斗力。而且红外与毫米波在制导性能上互补。由于毫米波天线口径受弹体的限制,天线波束较宽,而红外波束窄。宽的毫米波波束有利于搜索,窄的红外波束可获得高精度方位信息。因此,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能较好地满足高精度制导的要求。

1,毫米波末制导迫击炮弹

由法国TBA公司研制的120mm反坦克末制导迫击炮弹,采用毫米波制导和空心装药战斗部。英国BAE公司研制的“默林”(Merlin)未制导炮弹,由81mm迫击炮发射,主动毫米波雷达制导,弹长900mm,弹重6kg,射程6km,可从顶部攻击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其战斗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当该弹飞抵作战区域后,导引头在300m范围内对活动装甲目标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前舵自动张开,从而制导迫击炮弹飞向目标。

英、法、瑞士、意大利联合研制的“鹰狮” (Grifin) 120mm末制导迫击炮弹,“鹰狮”由94GHz的毫米波雷达制导,弹长1m,弹重20kg,射程1.5km-8km。“鹰獅”采用串联式聚能战斗部,以提高作战效能。该弹发射后,沿弹道轨迹飞行,在弹道的最高点时战斗部与弹体分离,接着打开减速伞, 6个稳定翼处于工作状态。在900m以上高度时,导引头对500m × 500m的区域进行扫描,以搜索活动装甲目标。

2,毫米波制导子母弹

毫米波制导的末敏弹是一种新型子母弹,把子母弹的面杀伤特点发展到攻击点目标。为了发挥常规火炮射击精度高的特长,末敏弹一般以子弹药的形式由母弹运送到目标区上空,抛出敏感子弹。子弹在下降过程中对目标区进行扫描搜索,当敏感到目标时,便引爆“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从顶部攻击坦克或装甲目标。末敏弹多由155mm火炮发射,有时也用多管火箭炮发射。目前,国外最著名的毫米波制导末敏弹是美国的“萨达姆"(Sadarm)弹。“萨达姆”弹是摧毁大面积范围内装甲集群目标的子母弹,利用母弹将多个具有红外/毫*波复合制导能力的子弹布洒在装甲集群目标上空,这些智能子弹将会自动攻击各自的目标。“萨达姆”弹可由155mm, 203mm或227mm多管火箭炮发射,其中155mm的母弹内含2枚子弹,每枚子弹重13.6kg,长160mm;而用多管火箭炮发射的“萨达姆”弹,每枚母弹内可装6枚子弹。在1994年4月进行的试验中,发射了13发“萨达姆”弹,结果有11发命中了目标。

1984年,由美、德、法、英等国开始研制“多管火箭炮/末制导战斗部”项目的“末制导子弹”(TGSM)。该子母弹装有3个制导子弹,每个子弹内装有串联式战斗部、毫米波雷达寻的头和控制机构。最大射程40km,母弹弹径240mm,弹重258kg。子弹弹径110mm,弹长914mm,弹重18.1kg,破甲厚度630mm, 1992夏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地进行了初步试验。TGSM的装备时间约为1996年~1997年,它也可用于美国正在研制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型子母弹战斗部上。

子母弹

法国于8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阿赛德”(ACED)自动瞄准子母弹,采用毫米波/双色红外复合制导。母弹弹径155mm,弹长885mm~940mm,弹重44.5kg,内装3枚子弹,最大射程25km。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破甲厚度150mm。

3,毫米波未制导炮弹

目前,已列入发展计划的末制导炮弹有15种,涉及12个国家近40家公司。西方各国研制的毫米波制导和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的155mm炮弹有: (1) 1986年,美国提出用霍尼韦尔公司的使用毫米波导引头的射流控制制导炮弹来取代激光制导的“铜班蛇”,使之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项目代号为CGSP, (2) 1987年,美国等北约八国提出要发展代号为APGM通用制式的、自主打硬点目标的155mm末制导炮弹,并开始提出使用毫米波制导的方案,当时计划开展32个月的可行性论证。稍后又提出来用“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的“灵巧弹”方案,弹长900mm,弹重45kg,射程24km,并要求其具有命中即毁和全天候作战能力,按计划于1993年开始工程研制。(3)德国发展的155mm末制导炮弹有两个方案EAP和EPHRAM。两者都采用毫米波制导,射程4km~24km。其改进型将采用“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4)法国GIAT工业公司在1994年展出155mm反坦克制导炮弹,该弹采用主动毫米波制导,弹长900mm,弹重46kg,命中概率超过80% ,最大射程25km。弹道修正执行机构为气动舵,并采用串联式聚能装药战斗部。制导炮弹的设计工作始于1989年8月。(5)由瑞典博福斯公司研制的“博斯”(BOSS) 155mm末制导炮弹,采用主动毫米波制导,导引头由菲利普电子公司提供。在2000m距离上开始搜索目标。在制导段上通过4个弹头舵修正弹道。弹长90mm,弹重45kg,最大射程24km,命中概率超过80%。按计划研制工作将于90年代下半期完成,并于90年代末装备部队。

“斯达夫” (Staff)是美国研制的轻便型反坦克武器,毫米波制导,弹体内装有两个自锻破片战斗部,由火炮直接瞄准目标,发射后在一定高度保持巡航飞行。当导弹飞抵目标上空50m以内高度时,它的爆炸可形成2500m/s高速飞行的自锻破片,从顶部对坦克、装甲目标进行攻击。“斯达夫”主要用于攻击重型装甲目标。最大射程1.5km~2km,巡航平飞速度约305m/s,旋转速度100转/s,弹径155mm,弹重15kg。

美国的末制导反坦克武器,是为改进其90年代所用的自行火炮系统而研制的,其攻击目标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由火炮发射,最大射程70km。弹长2.45m,弹径203mm,弹重115kg。战斗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采用毫米波、红外成象或双色红外导引头,动力装置为固体燃料冲压喷气发动机。

“海尔法”导弹

研制的毫米波制导反装甲武器还有:美国“陶"(TOW)式导弹的改进型、美国的120mm坦克炮发射的XM872火箭助推动能弹和俄罗斯的“标准灵巧反装甲子弹药" (SPBE-D)等等。

到目前为止,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适于反坦克末敏弹、末制导炮弹的体制,是采用双色红外/毫米波双模三波段的复合制导。双色红外分辨率好,定位精度高,制导盲区小,抗干扰能力强,还具有背景抑制和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而毫米波系统具有获得目标距离、方位和速度信息的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透过雨、雾、云和战场烟雾,从而有利于全天候作战。由于毫米波频带宽和复合系统使用三波段工作,敌方进行于扰很困难,伪装和隐身也难以奏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