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开始潜射弹道导弹计划的 (下)




“北极星”1 (远) 和“北极星”3 (近) 潜射弹道导弹 下载原图

在最后确定的方案中, 这种潜射系统每个曳航收容筒可装一枚V-2导弹, 设有控制室与燃料柜。一艘XXI型高速潜艇可拖曳3个收容筒, 驶往发射区海域。装备好的收容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相等, 在航行时利用曳航潜艇的速度很容易控制它们的潜航状态。3个收容筒中的一个也可以装载增大潜艇航程的补给柴油。潜艇使用通气管可在30天内以12节的航速潜航横渡大西洋, 到达距纽约200海里以内的美国东部沿海。在发射区海域, 潜艇上浮, 收容筒自然也跟着浮到海面。从潜艇向每个收容筒派出2名技术兵, 到筒内控制室打开阀门, 向收容筒尾部压载水柜注水并排出平衡水柜的水, 使收容筒在水中转成直立状态。然后接通潜艇供电系统, 向V-2导弹注入燃料, 启动陀螺, 设定惯性制导系统, 最后打开收容筒头部的电动门扉。完成发射准备工作后, 技术士兵返回潜艇, 导弹的发射由潜艇遥控进行。从潜艇上浮到发射所需的时间在30分钟之内。曳航收容筒头部钝圆, 收细的尖尾带十字形尾鳍, 外形像一枚炸弹。全长36米, 直径5.7米, 排水量约500吨。为减少曳航时火箭燃料的挥发损失, 筒中的火箭燃料柜采用真空绝热构造, 使损耗控制在1%以内。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温尾气利用导管折转180度, 从筒的头部四周排出。从收容筒中发射的V-2导弹本身不用进行特殊改装。1944年底, 预先试验方案设计完成, 3个收容筒的制造由弗尔冈公司负责, 而曳航用的XXI型潜艇的改造交给布洛姆与福斯造船公司进行, 预定在1945年3月底进行发射试验。由于苏联红军的快速推进, 佩内明德的试验停止并开始将设备撤离, 世界上第一个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计划中止。德国在战争结束时至少制造了1个导弹收容筒, 也有资料讲3个收容筒的工程完成了65%, 而且除了V-2导弹外, 当时纳粹德国还试图在曳航收容筒中安置使用固体燃料推进的A-6导弹, 以及进一步改进了燃料系统并增加弹翼、利用滑翔式弹道使射程增大一倍的A-7。虽然战争的结束使纳粹德国的一切潜射弹道导弹计划成为了泡影, 但美国海军不仅缴获了大部分与此相关的技术资料, 更俘获了相当一部分参与计划的技术人员, 这意味着利用V-2导弹技术发展出的“北欧海盗”具有了更为贴进实际的直接军事价值, 可以认为是美国海军日后一系列潜射弹道导弹计划的起点。



正在白宫办公室内签署法律文件, 正式宣布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杜鲁门 下载原图

朝鲜战争爆发后, NSC68号文件对美国海军发展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支持, 首先体现在资金问题上。1946~1949年杜鲁门第一任期, 在军事预算的削减中, 削减导弹拨款的比例颇高, 1950年随后的三年里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朝鲜战争及其经验。从1950年起, 导弹项目的开销开始超过1亿, 以后还在大幅度增加, 到1952财年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不过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随着资金的大量拨入, 美国海军对于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探索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但这种加强是相对而言的——在杜鲁门第二任期的政府眼中, 海军被认为应该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巡航导弹而非弹道导弹, 这被认为是核能与导弹相结合的正确方式, 更何况, 由于与飞机技术有着某种天然的共通性, 远程巡航导弹在发展的技术周期上也似乎更短, 而基于V-2导弹的舰载发射试验却让美国人得出了片面的结论——液体燃料的不稳定性对于海上发射是危险的。也正因为如此, 在拨给海军用于发展远程导弹的总款项中, 拨给巡航导弹的资金要远远多于拨给潜射弹道导弹的。比如在1950~1953年期间, 海军继续进行1 200海里射程的“特赖登”项目, 为了解决设计和终端制导问题, 共拨款220万美元。在1952年3月, 海军还启动了另一个被称为“狮子座”2的巡航导弹项目。按照美国海军的设计要求, “狮子座”2的最大射程达1 000海里, 且在最末段的最大速度超过了音速。至1953财年, 美国海军共为“狮子座”2拨款940万美元。不过, 情况很快发生了改观——虽然这种改观更多地来自于“应该”更容易的远程巡航导弹技术在发展中遇到了比想象中复杂的麻烦。远程巡航导弹技术之所以令很多曾经的支持者心灰意冷,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 当时的技术不能满足飞行器在没有飞行员或领航员的情况下数小时精确可靠地飞行5 000英里的需要。因此, 许多导弹在试验中坠毁了, 或者进行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不可靠飞行。第二, 厂家对于这种情况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过于乐观的估计和松散的管理造成成本超出限度和时间不足。结果, 尽管有希望, 有优先权, 有大量的资金, 私营的公司仍然未能制造出一件可行的武器。“蛇鲨”和“霍瓦纳”就是两个最好不过的例子:这两种由空军负责、当时呼声最高的远程巡航导弹项目, 却经历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慢性失败的过程——由于在财政方面完全找不出任何对巡航导弹项目不利的因素, 问题显然出在技术、设计和生产这些环节上。而“蛇鲨”和“霍瓦纳”所遇到的问题, 在海军的“特赖登”和“狮子座”巡航导弹项目中同样没能避免。



美国“金枪鱼”号潜艇发射“狮子座”1巡航导弹的连续镜头 下载原图


“狮子座”1巡航导弹 下载原图



海军“狮子座”2巡航导弹作水面发射准备 下载原图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 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间的竞争, 是一场典型的“零和游戏”。由于大量复杂的问题延迟了三个军种所有巡航导弹的研制, 这打乱了计划好的研制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优先权顺序。人们开始相信, 远程弹道导弹能做巡航导弹一样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事实上, 弹道导弹的优先权之所以超过了巡航导弹, 也是因为两者有重大的性能差异。乍看起来, 这两者的能力可以相比, 换句话说, 他们都能运送核弹头到其他大陆。但是仔细检查这两个武器系统就会发现不同之处。首先, 在20世纪50年代, 洲际弹道导弹由于飞行时间更短, 在准确性上有优势。惯性引导准确性依赖于飞行时间, 飞行越长, 准确性越低。第二, “蛇鳖”和“霍瓦纳”的测试记录说明, 他们的可靠性也不如洲际弹道导弹。可能巡航导弹唯一优于洲际弹道导弹的地方是成本。另外三个因素也说明了洲际弹道导弹优于巡航导弹。第一, 洲际弹道导弹比巡航导弹到达目标更快, 数分钟就能到达, 而不是数小时 (经过粗略的估计, 飞行5 000~6 000英里, 洲际弹道导弹所需的时间是1.5小时, 而“霍瓦纳”需要10~11个小时) 。第二, 洲际弹道导弹一旦发射是无懈可击的, 而巡航导弹可能被战斗机击落。第三是政治心理上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一种新武器, 而巡航导弹外形和轰炸机很像, 这在政治心理上没有冲击力。或许最大的推动力正是在心理上, 苏联对人造地球卫星重视的事实推动了美国人必须以某种相当的现代武器进行对抗。因此, 由于国内和国外政治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美国当时更需要弹道导弹, 从陆军、空军到海军都是如此。总之, 巡航导弹既不能和旧的经证实的技术竞争 (有人驾驶轰炸机) , 又不能和新的未经证实的技术竞争 (远程弹道导弹) , 这在零和游戏中意味着弹道导弹地位的直线上升。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 在1952年底,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成功研制出了高当量、低重量的新一代聚变武器。1952年10月, 当海军得知很快会有重达1 500~3 000磅的万吨级弹头可用时, 这直接推动了研制实用型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的强烈欲望。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海军之所以开始重视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也与为争夺核大棒而进行的军种斗争问题息息相关。

美国空军成立后, 立刻鼓吹一种新的战略学说:由战略轰炸机 (strategic bombing) 与原子武器的组合将是决定未来两国之间战争胜败的关键。战略轰炸机能以当时最快的速度 (相较于舰队或地面进攻) 迅速将毁灭性的原子弹投射到敌国心脏, 彻底摧毁敌国作战的可能。因此, 一次“珍珠港奇袭”式的战略性原子攻击, 就足以立刻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意味着海军赖以存在的舰队再也没有意义了) , 而预防这种攻击, 也成为国家防卫战略的首要任务。基于这种理念, 美国空军大力鼓吹, 建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陆基重型战略轰炸机队。当时, 美国也开发能从美国本土飞抵苏联的B-36战略轰炸机。作为过去美国最主要在境外进行战略投射的美国海军, 自然不乐意看到一个新对头崛起并抢走自己原有的地位。对应陆军游说国会同意支持大力发展战略轰炸机, 美国海军则提出异议, 认为一场战争的胜败根本不可能单靠战略轰炸取胜, 无论有没有携带原子弹;此外, 美国海军更表示, 依照空军的理论, 以后任何一场战争的开端, 都是直接以原子轰炸机对敌国人口聚集地的战略轰炸, 将是一种毁灭道德的行为。为了对抗空军的战略轰炸机, 美国海军开始构想让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来搭载原子武器。为此, 一种可以搭载10架重100 000磅 (45吨) 、作战半径2 000海里 (3 704千米) 、能携带一枚5吨重原子炸弹的舰载战略轰炸机的巨型航母方案被提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合众国”号 (USS United States CVA-58) 航母。由于要搭载舰载战略轰炸机, “合众国”号的尺寸大得惊人, 标准排水量就有68 000吨, 满载排水量更达到75 900~79 300吨;二次大战期间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国“艾塞克斯”级航母标准排水量约27 000吨级, 满载排水量将近35 000吨, 而二战期间开工、来不及参战的“中途岛”级航队航母 (CVB) , 标准排水量也不过45 000吨。因此, “合众国”号相当于80 000吨级的满载排水量, “超级航母”一词当之无愧。美国海军提议建造这种“超级航母”及配套的强大舰队, 作为美国的战略武力投射工具。无论是对付任何局部性的冲突战争或者战局演变到不得不投射核武, “超级航空母舰”都能胜任。美国海军一共打算建造8艘“合众国”级航母, 试图以此来掌握核大棒的控制权。1948年7月29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 (Truman) 批准美国海军建造“合众国”号, 经费来源则是1949海军行动专款 (Naval Appropriations Act1949) 。



“纳瓦霍”巡航导弹发射升空 下载原图


B-36F-5-CF“和平缔造者”战略轰炸机装有10台发动机 下载原图


B-36出现后, B-29/50被降档为中型轰炸机, 美国空军对核大棒主导权的控制欲由此可见一斑 (左) 下载原图

不过, “合众国”号的出现自然触怒了美国空军, 认为这是美国海军企图挑战美国空军独立性的阴谋, 并直接指责海军在搞的是一种无用的重复投资。虽然此时美国国防部的第一任国防部长是出身海军、曾任海军部长的约翰·佛瑞斯塔。然而, 佛瑞斯塔却因为个人健康恶化, 而在1949年3月28日辞职。不巧的是, 佛瑞斯塔的继任者路易斯·强森却明显站在了空军的立场。由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军费规模大幅紧缩, 美国各军种的争夺排挤更加激烈。美国空军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来“击沉”海军的“合众国”号。他们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做的。1949年4月18日, “合众国”号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安放龙骨, 然而国防部长路易斯·强森却在5天之后的4月23日, 在没有通知海军首长与国会的前提下, 下令取消“合众国”号的建造。为此, 数位美国海军高阶将领, 包括海军部长约翰·苏利文立刻愤怒地辞职以示抗议;而佛瑞斯塔则在5月22日不幸病逝。数天后, 路易斯·强森变本加厉地宣布, 美国海军陆战队本身的航空部队将转移给空军, 不过随后就被国会否决。为了报复“合众国”号遭强行“下架”, 美国海军展开强烈反击:由太平洋战争期间战功彪炳的海军上校阿利·伯克率领的OP-23研究小组, 开始透过各方资料研究空军力捧的B-36战略轰炸机并加以攻击。其中, 某份匿名报告甚至指出B-36“昂贵而愚蠢”, 而路易斯·强森先前曾在B-36制造商康维尔任职, 他支持B-36的背后根本只是基于私人利益。让冲突更加火上加油的则是海军少将丹尼尔·盖勒瑞在《星期六晚报》的一系列撰文, 最后一篇的标题“别让这帮人破坏海军”终于激起路易斯·强森将丹尼尔·盖勒瑞投入军事监狱的念头。虽然丹尼尔·盖勒最后没有因此被定罪, 但他也赔上了自己的军衔与军旅生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开始对整个风波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路易斯·强森与B-36的利益并无瓜葛, 而前述的匿名报告则被认为来自海军部长丹尼佛上将的助理卡狄克·沃兹之手。最后, 卡狄克·沃兹遭到开除, 丹尼佛也因被判定是对上级怀恨在心而采取报复而遭到免职, 此一事件后来被称为“海军上将哗变” (Revolt of the Admirals) 。从“海军上将哗变”开始, 不但美国三军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而且两个军种间为了争夺“核大棒”主导权的斗争也愈发尖锐化。这就是为什么海基弹道导弹会引起海军浓烈兴趣的原因——这被视为向空军的核主导权发起又一次挑战的绝佳契机。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下载原图

事实很快表明, 美国海军的想法是极为敏锐的。到了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接替杜鲁门成为美国总统后, 新的美国政府不但接受了杜鲁门任期末尾对包括海基弹道导弹在内, 对远程弹道导弹技术要加以重视的观点, 而且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又加以深化, 直至1955年赋予海空军的远程弹道导弹项目以最高优先权。如前所述, 杜鲁门时期美国政府已经强调苏联的军事威胁迫在眉睫, 以NCS68为代表的一系列文件都反映了这一立场, 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联威胁的认识则发生了更为根本性的转变。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苏联将倾力于“边缘地区”的争夺, 尤其是转向以“分裂和颠覆活动”来“削弱自由世界联盟及其抵抗苏联力量的信心”。这样, 立足于新的苏联威胁观, 在新的国家基本安全政策NSC162/2号文件中, 艾森豪威尔政府制定了新的国有安全目标, 提出了“大平衡”理论和大规模报复战略。“大平衡”理论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基础理论, 艾森豪威尔将其遇到的所有问题归结为“大平衡”问题。“大平衡”理论首先表现在国家基本安全中的经济安全领域, 将经济安全提至与军事安全同等的地位。“一个强大、健康成长的美国经济对自由世界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基于对美国和盟国利益考虑, 防卫支出的消费不得削弱美国经济的活力, 不得引起通货膨胀, 不得因此而损害美国经济的基本健康。”但是美国必须满足安全政策所需的基本要求。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防务预算决定了国家安全政策的理念。当时1吨炸药的价值为1 700美元, 而使用裂变物质产生同样当量的爆炸力只需要23美元。因此减少防务支出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依靠核武器的威慑作用, 即“在发生对抗时, 美国将考虑把核武器与其它武器等同使用”。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核武器的威慑作用, 防止局部冲突演变为全面战争, 必须向苏联表明“美国决心使用核力量和大规模报复的打击力量”对付地区冲突。这一战略的根本用意是“使潜在的对手心中产生不确定心理, 从而威慑他们不敢采取侵略行动”——这自然赋予了比远程轰炸机在战术上更有优越性的远程弹道导弹以特别意义, 某种形式的海基弹道导弹计划开始成为考虑重点之一。



庞大的“朱庇特”中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要将如此庞大的一套系统, 全部塞入潜艇的狭小空间内, 即便是技术外行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难度 下载原图


除了经济因素外, 对苏联威胁的评估一直都是美国政府制定具体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情报部门夸大了苏联远程弹道导弹的威胁, 促使艾森豪威尔政府不得不加速美国弹道导弹项目的发展。在1953年秋天, 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得出结论, 苏联已经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开发方面领先美国几年, 并进展顺利:由苏联一支远程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发动的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袭击, 可以在半小时内毁灭美国。这一消息让人惊慌不安, 也在另一个角度促成美国国家安全计划和导弹研制优先权的重大改变。苏联在弹道导弹研究方面领先的情报刺激了美国的科学家。经过综合评估, 艾森豪威尔命令组建的一个技术委员会得出了令人振奋的结论:美国获得远程导弹的预计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因为若新的弹头研发成功, 导弹载荷量的减小就有可能, 进而极大地减小对火箭发动机功率的要求。而新的高威力弹头通过大大降低对导弹准确性的要求, 也降低了制导技术的门槛。同时, 材料研究上的进步也表明高温重返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1954年2月10日, 技术委员会提交了远程弹道导弹可行性的研究报告, 而不久后在太平洋进行的城堡 (CASTLE) 核试验又确认了新弹头的可行性。作为大规模报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用型海基弹道导弹的研制成为被赋予最高优先权的项目之一, 美国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发展由此走上了快车道。



美国海军“北极星”1潜射弹道导弹。下图为1959年美国E-AG-154号试验船发射“北极星”1导弹试验模型 下载原图


从“朱庇特”S到“北极星”

美国海军上将阿雷夫·伯克在1955年夏天晋升为海军作战部长后就效法空军, 在海军军械局成立了一个特种科研处, 挑选海军少将威廉姆·F·雷伯恩领导这个机构。它的任务是研制从海上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装置, 并与核潜艇进行有效结合。由于不言自明的原因, 潜基火箭能够形成一种潜在的有效威慑力量——平台的隐蔽性更好, 导弹在发射前难以被探测, 而且稳定性也好, 能够赋予惯性制导系统以更高的精确性。显然它比舰载机的威慑力更迅捷、更有效, 是建立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理想手段。不过有些荒唐的是, 由于复杂技术原因, 雷伯恩的班子先是用陆军研制的“朱庇特” (木星) 中程弹道导弹进行小心翼翼的试验。然而, 作为一种舰载的作战武器, “朱庇特”所存在的难题是令人惊讶的。它的重量达55吨, 竖立起来有一座6层楼高, 只有排水量3万吨以上的舰艇才能勉强充当它的发射平台。更要命的是, 它的液态氧燃料箱是一个可怕的火灾策源地, 用在狭小的舰内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场潜在的灾难——通过1946~1949年间进行的一系列V-2导弹海上发射试验, 美国海军坚信这一点。唯一正确的技术方向只能是固体燃料。于是, 在1955年底, 海军被授权研发采用固体燃料的“朱庇特”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本——“朱庇特”S。不过, 该导弹虽然比陆基版本的“朱庇特”更短但也更粗, 仍是一个长18米, 直径2.7米, 弹头重720千克的庞然大物, 即便是排水量8 500吨的潜艇也只能在围壳中携带4枚。这种所谓的海军版“朱庇特”S显然是官僚主义瞎指挥的产物。幸运的是, 此时原子能委员会进一步缩减了核弹头的体积和重量, 美国海军以此为理由开始要求进行自己独立的潜射弹道导弹计划。1956年10月23日, 国防部办公室科学咨询委员会建议海军的中程弹道导弹项目“得到真正的顶级优先权, 与其它中程弹道导弹项目一样……”这使美国海军在1956年12月被允许退出“朱庇特”S计划, 转向研制一种全新的可由水下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而这, 也成为后来“北极星”项目的开端。

结语

美国的世界性霸权是建立在综合国力基础上, 但这种综合国力的强大又必须在军事实力上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保证其霸权的稳定性和排他性。也正因为如此, 对美国三代六型潜射弹道导弹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技术实力进行一番解析, 也就成了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至于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 作为最具关键性的核武装手段, 这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底气所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