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奋起直追:看中国反潜机的研制发展

中国海军航空反潜机的起点是别-6型水上反潜机。1955年,中国海军向苏联采购6架别-6,并在青岛团岛基地组建了至今仍然存在的水上飞机部队。这种飞机结构坚固,拥有20小时的最大留空时间,载弹量达4吨。虽然在今天看来,别-6已经是老古董了,但在当时还很弱小的人民海军中,它无疑是响当当的“大杀器”。

别-6

别-6在海军中不仅以其载弹量有“远程侦察反潜轰炸机”之称,由于其机舱还能装载一定的人员物资,因此也是当年海军唯一的“远程运输机”;而在普遍缺乏雷达的海航飞机中,拥有机载雷达的别-6在海上巡逻预警和搜救领域更是责无旁贷。所以别-6在中国海军的服役生涯之忙碌也可以想见。

进入60年代末期,总体技术仍处于二战水平,缺乏现代化专业对潜探测设备的别-6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要,为此海军立足于自身力量对其中状态较好的4架别-6进行了技术改造。由于是在青岛水上飞机基地进行改装的,为与两架未经改造的别-6区别,改装后的飞机被称作青-6。

青-6

和1969年用安-12的涡桨发动机改装图-4平台类似,青-6也用安-24的AI-24发动机(后来改用国产WJ-5甲)取代了活塞发动机,提高了飞行性能。另外,飞机还拆除了机尾炮塔,加装了国产第一代磁异常探测器,并加装了声呐浮标和音响信号处理机,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水轰-5的设备验证机。

由于后继机水轰-5研制拖延太久,且只生产了4架,因而早就应该退役的青-6,最后一架服役到1997年才退役(当然这时候早已不能飞了)。别-6中曾有一架在演习中爆炸沉入海底,但历经五年的修理后又投入使用。

1968年水轰-5开始研制。由于缺乏技术基础(水上飞机研究所当年刚组建),该机在研制时除了有青-6改装的一点经验之外,只能把日本1967年刚刚首飞的US-1型大型水上飞机做为参考型号了,这也是该机研制坎坷,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的诱因。该机于1976年首飞成功,1986年才通过设计定型。

水轰-5

今天看来,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军工项目里,连歼-9战斗机和轰-8远程轰炸机这样的空军重点工程最后都胎死腹中了,夹缝中生存的水轰-5折腾20年没有下马、最终定型服役已经堪称奇迹。虽然当它服役时,计划中包括鹰击-1超音速空舰导弹、空投鱼雷在内的多种装备实际上都没有配装。

服役后的水轰-5由于基本不具备真正的反潜能力,只能承担巡逻任务,其中有一架飞机还被改为了灭火飞机;且该机受困于技术落后、维护困难等问题,出勤率也不高。当水轰-5只能作为一种巡逻机使用时,海航反潜作战的希望只能转移到直升机上了。

采购“超黄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580任务中最后的重要环节——打捞东风-5弹头部分数据舱。在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它们除了偶尔搭载在大型补给舰和远洋打捞救生船上之外,主要部署在岸基机场。和当年的别-6类似,“超黄蜂”的任务也非常繁重,其中就包括挂载A244S型鱼雷进行应召反潜。

“超黄蜂”

虽然并非专用机种,且基本只能作为岸基反潜机使用,但历经多次改装后的“超黄蜂”仍为中国海军航空兵反潜作战保留了最基本的经验传承和人才梯队。随着国产直-8直升机的批量服役,老旧的“超黄蜂”已经开始退役了。

短小精悍的SA565“黑豹”则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实用的舰载反潜直升机,该机是在SA365“海豚”通用直升机的机体上改装而来的,由于我国这一时期建造的驱护舰的直升机机库甲板尺寸均是为了容纳“海豚”的国产型直-9设计的,搭载“黑豹”自然毫无问题。

SA565“黑豹”

随着直-9C的服役,目前“黑豹”和直-9C混编于海军直升机团内。由于二者均经过我军多次改装升级,因此技术性能差别较小,这一点和空军的苏-27与歼-11有相似之处。但准确的说,直-9C和“黑豹”是基于“海豚”基础上分别发展的两种反潜直升机。

在设计思路上,直-9C要比“黑豹”更加接近专用反潜直升机,这是因为法国海军有“山猫”这样性能更好的专业机型,“黑豹”在法国海军只是一种补充。1994年首飞的直-9C于1999年设计定型,但由于多项配套设备缺装,直到2004年才交付海军服役,此时“黑豹”和卡-28已经服役多年。

直-9C

近年来,随着发动机的改进,直-9C的载荷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本就作为多用途直升机设计的直-9C在亚丁湾护航中能够颇显一番身手也就不奇怪了。该机目前除了作为中国海军数量最大的反潜直升机装备在驱护舰上之外,还出口到巴基斯坦作为F22P型护卫舰的配套反潜直升机。

虽然直-9C目前技术已经臻于成熟,是一种可靠顶用的装备,但囿于4吨级平台的限制,其作战能力基本已经被挖掘到极限。面对周边国家潜艇力量的“刀锋”,直-9C这块“护甲”仍然显得有些柔弱。因此,随着“现代”级驱逐舰的引进,中国海军也引进了其配套的卡-28型反潜直升机。

卡-28

该机体型并不比直-9大太多(但共轴双旋翼布局使得卡-28要高出一些),但起飞重量从4吨级一跃提升为6吨级。这使得卡-28在携带声呐浮标和吊放声呐等搜潜设备的同时,还可在内部弹舱挂载两枚苏/俄海军特有的400mm级别反潜鱼雷,单机反潜作战能力相当于两架直-9C的总和。

犹如“基洛”级潜艇对海军常规潜艇部队实力的影响一般,卡-28的到来同样让中国海军拥有了一种接近世界标准的反潜直升机。因此海军直到近年来仍在小批量引进卡-28,以满足052C/D和054/054A等型第三代驱护舰的要求,它们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尺寸均是按照操作卡-28设计的。

卡-28也并非尽善尽美,受起落架布局限制,该机难以外挂反潜武器,使得内部布局较为拥挤,而且由于缺乏大型侧舱门,执行多样化海上任务时反而不如直-9C方便。而且受研制时代影响,卡-28的机载探测设备性能较为落后,面对越来越安静的假想敌潜艇时,作战能力也同样受限。

而直-18在直-8F直升机的基础上通过更换复合材料叶片,改进动力系统提高了飞行性能。并利用庞大的机体空间增设了包括大型对海搜索雷达,光电探测设备,30管声呐浮标发射器,大型吊放声呐等诸多反潜专用设备。该机可以同时外挂4枚反潜鱼雷,载荷航程性能已居世界反潜直升机前列。

直-18

虽然由于和“超黄蜂”一样的尺寸问题,该机目前只能搭载在“辽宁”舰上(055型驱逐舰也可能具备搭载能力);但其研发成功意味着我国首次走完了一款具备完整搜潜攻潜能力的专业反潜直升机的研制流程,对在直-20直升机基础上发展新型反潜直升机有很大的帮助。

早在高新-6出现前,由于水轰-5的性能实在难以让人满意,海军就曾在运-8的基础上发展过运-8X海上巡逻机。该机机头下加装了加拿大制对海搜索雷达,配备组合式导航系统;另有红外搜潜系统、声纳浮标和救生艇等设备。由于设备较为完整,运-8X经常被用于远海巡逻。

虽然由于研制年代所限,该机和水轰-5一样缺乏实际攻潜能力;搜潜设备虽然比水轰-5完善,但也称不上先进,最终也只装备了四架。但作为远程海上巡逻机,运-8X在机载海上导航系统,平台海上使用等方面仍为后来的高新-6等海军型高新系列的研制取得了一定经验。

和近年来多种运-8高新机一样,高新-6也是在最新的运-8“第三类平台”基础上改装而来的。和运-8X使用的运-8非气密型平台相比,新平台不仅改用了增压舱设计,还使用了带6叶桨的WJ-6C发动机,推力增大的同时还更加省油;由于使用更先进的海上导航系统,取消了过时的透明领航员舱。

高新-6

虽然对这种设备搜潜的可靠性争议很多,但高新-6仍在机尾安装了长长的磁异常探测器,也是该机区分于其他高新机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和直-18F一样,该机也在机头下方安装了大型对海探测雷达和光电探测设备。机身上多组刀状天线的设计和P-8A类似,用于侦测潜艇发出的通讯信息。

高新-6

在高新-6号机身前半段,能看到左右两个大型弹舱,舱内可装载空投反潜鱼雷或小型反舰导弹等多种武器。在弹舱之后的机身则是集中部署的声呐浮标发射管。另外,参照国外反潜巡逻机的设计,高新-6在宽大的机翼下方也会布置若干个武器挂点,提高载弹量。

从别-6到高新-6,60多年过去了,在这个长期不被重视的领域,中国海军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大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面对周边先进潜艇的威胁时,我们的反制手段也将更加全面而有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