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专门用来对付鱼雷的鱼雷吗?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你见过专门用来对付鱼雷的鱼雷吗?日前,德国联邦国防军舰艇和海军武器、海上技术和研究技术中心在波罗的海完成了“海蜘蛛”反鱼雷鱼雷的海上试验。紧接着,加拿大也高调宣布与德国达成协议,将共同设计开发“海蜘蛛”水下防御系统。那么,各国海军为何要发展反鱼雷鱼雷这种说起来颇为拗口的武器装备呢?

自鱼雷问世以来,因其装药量大、能直接破坏舰艇水线以下部位等突出特点,一直是水面舰艇最为恐惧的“水下噩梦”。数据统计显示,仅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水面舰艇数量就分别占到了水面舰艇被击沉总数的49%和38.5%。

以往,军舰多是通过拖曳式诱饵、自航式鱼雷诱饵和舰载干扰器等对鱼雷实施声学对抗。这样的“软杀伤”在鱼雷面前愈发显得“小巫见大巫”,甚至完全起不到作用。这也难怪各国海军都开始寻求避免水面舰艇和潜艇遭受水下威胁打击的实用方法,能实现对鱼雷“硬杀伤”的反鱼雷系统也逐渐浮出水面。

德国推出的“海蜘蛛”水下防御系统是世界上首款能实现潜艇、舰艇通用的反鱼雷防御系统,具有尺寸小、装药量大、反应速度快、高效可靠、性价比高、能抗击现役各类型鱼雷等突出优点。说起“海蜘蛛”这款能反鱼雷鱼雷,它其实是一种微型声自导鱼雷。一套完整的“海蜘蛛”系统包含有多个鱼雷拦截器,每个拦截器都装在独立的发射筒内。在实际作战中,来袭鱼雷首先被拖曳声呐侦测,之后由集中控制平台对来袭威胁进行分类和定位,最后发射拦截器击毁目标。

与导弹防御系统相类似,“海蜘蛛”系统也可以通过直接撞击或是爆炸来摧毁目标。为应对现代鱼雷技术的各种“黑科技”,“海蜘蛛”系统使用了主动、被动和直接拦截3种模式工作,可以按设定好的工作频率直接拦截艉流制导鱼雷。制导系统更是融合了光纤陀螺、惯性微测和固态微处理器等多种技术手段。作为专门用来反鱼雷的鱼雷,“海蜘蛛”系统的鱼雷外形设计较为紧凑,还专门取消了传统鱼雷的方向舵和艉舵布置。

“海蜘蛛”系统的一大特色就是既可用于潜艇,也可以在水面舰艇上使用。在潜艇中使用时,“海蜘蛛”系统能采用探测跟踪模式,抗击线导、声自导轻型和重型鱼雷,抗击命中率大于90%。在水面舰艇上使用“海蜘蛛”系统,能有效完成舰艇360度全方位的对潜防御。

现代水下战场愈发“争分夺秒”,“海蜘蛛”系统也采用了火箭推进系统作为主推进动力,可高速攻击来袭鱼雷。同时,火箭发动机工作时噪音更低,使得“海蜘蛛”系统的拦截器更容易“听到”来袭目标并将其锁定。从2017年开始,德国海军就已经开始反鱼雷鱼雷的技术测试。从德国军方的具体要求来看,目前的“海蜘蛛”系统基本符合各项技战术要求。

事实上,用鱼雷来反鱼雷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在2013年,美国就专门研发了“水下幽灵”反鱼雷系统,能在2.5海里范围内拦截来袭的各类鱼雷,还能与2枚~4枚来袭鱼雷同时交战。

另一边,俄罗斯也专门推出了名为“口袋-E/NK”的反鱼雷系统。该系统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一次齐射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

回过头看,所谓的反鱼雷鱼雷概念,正是导弹防御技术转移至水下作战的具体案例。一旦这类技术发展成熟,敌方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威胁将被大幅削弱,水面舰艇和潜艇拥有一套“金钟罩”即将成为现实。只不过,用鱼雷来对付鱼雷,究竟好不好用目前还不好说。美军的“水下幽灵”项目之所以被从航母上移除,就是因为反鱼雷鱼类在作战中可能出现拦截己方舰船发射的鱼雷却疏漏敌方鱼雷等敌友不分的情况。“海蜘蛛”系统能否顺利完成复杂目标的定位、降低对虚假威胁的误报率等,都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来源:中国海洋报

作者:张瑷敏

编辑:郑雅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