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血战是双赢么?曼施坦因战术大捷,朱可夫战略获胜?

发生在1943年7月份的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军队用于发动进攻性军事行动的所有后备部队消耗殆尽。从此再也无力发动大的战略性进攻,也就奠定了苏德战争最终的结局。而在这场战役里面,苏德双方都有自己的明星人物,德军方面是著名的曼施坦帅,而苏联则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

后人普遍认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两边最杰出的将帅其实是德国的曼施坦因元帅。在这场战役里,曼施坦因率领南方集团军的进攻部队,以较为劣势的兵力和装备,击败了当面数量和兵力更强的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持续7天的进攻,在苏联重兵防御的地段打进了大约40公里,直接威胁库尔斯克核心区域。直到后期苏联出动草原方面军这支战略预备队,再加上德国调兵前往意大利,才使得曼施坦因的攻势最终停顿并遭到苏军反击。

纵观整个战役,曼施坦因的进攻根本找不出什么大的问题,虽然最终的伤亡数字和损失各方有较大争论,但是普遍认同的是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坦克损失和人员伤亡要远小于对面的苏军。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在德军进攻严密防御的苏联阵地前提下,因此认为曼施坦因在战术上的表现优于对面苏联将军是有理由的。即使是战后苏军将领的回忆录同样称赞曼施坦因为难对付的对手。

但是从战略上看,德军在1943年7月份才发动对曼库尔斯克区域的进攻完全就是一个战略失误。在1943年夏季,德国军队仍然在兵员素质和机动作战能力上远远超过对面的苏联同行,如果在野外打机动作战,苏联军队获胜的把握要少得多。而正如古德里安所说,把一支精锐的装甲兵团消灭掉了,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去攻击坚固的筑垒地段。尤其是苏联早就获知德军要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因此在这里构建了天罗地网般的密集工事,德国军队的进攻实际上就是应证了古德里安的那句悲哀的预言。而朱可夫决定在库尔斯克区域固守,等待德军进攻矛头消耗之后再进行反击的策略,实在是战略上的上佳。

可以说库尔斯克战役之时,拥有较好兵员素质和机动作战能力的德国装甲部队会输得如此之惨,实在是由于采用了错误的战略决策。不管作为接下来的战斗如何进行,指挥官的战术水平如何高超都不能扭转战略失误带来的劣势。事实上,曼施坦因是主张在5月份对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行闪电攻击,但是由于希特勒的一再拖延,才使得这个战机逐渐流失。到了7月份,曼施坦因自己也反对主动进攻严密设防的苏军区域了,还是希特勒顽固不化,才导致最终的失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