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mm、5.56mm、5.8mm 为啥子弹口径不是整数,都带“小数点”?

不论是在影视剧作品中,还是与枪械相关的刊文中,“口径”都是一个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例如M16的口径是5.56mm、沙漠之鹰手枪的口径是0357,为什么子弹的口径不取一个方便的整数呢?

历史沿革

其实子弹口径的来源很复杂,历史沿革能追溯到中世纪。早在13世纪,元朝与宋朝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滑膛枪。滑膛枪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枪管内先装填火药,再用一个细木棍疏通沉淀几下,再从枪口方向放入子弹。这种滑膛枪弹、药分离,威力很小,射程也很短,子弹规制基本没有,甚至有装填小圆石头的历史。

一直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膛线枪。膛线枪明显更先进,它的原理是在枪管内制造凹凸不同的路径,使子弹能在空气中高速、旋转前进,从而实现高精度、远距离射击。这种新式火枪对子弹的口径提出了统一化的要求,从此风靡欧亚。16世纪时,日本将军织田信长第一次采用2000名枪手同时射击武田信玄骑兵的战法,预示着骑兵时代的结束。

中世纪时代日本采购的西洋火枪价格昂贵,弹药虽然统一供应,但子弹的口径并没有统一到具体的数字。如果同时向两个国家进口火枪,那些弹药都是不兼容的。这就非常尴尬了,战事正酣时,枪手们都是急忙抓一把子弹,哪有一一辨认子弹口径的功夫呢?

公尺之争

这一问题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解决。当时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以蒸汽机为基础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工业“标准”,其中对膛线枪的口径设计师0.3英寸、0.5英寸等几种。

可是大英帝国也没想到,法国出了个代表新兴资本主义的战神——拿破仑皇帝。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大陆与大英帝国分庭抗礼,自己推出了“米”、“公尺”等概念。0.3英寸口径的枪口一换算也就是0.76mm,如此一来,各种小数点后几位的口径便层出不穷。

口径的纷争反而为军队带来不少意外收获,由于不同的口径射击精度不同,枪兵兵种随之细分。膛线枪口径还启发了大型火炮的研制,为了让火炮射击更加精准,火炮炮弹也有口径规范,随着炮膛的消耗,每一个炮弹的使用顺序都有规定。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北洋水师曾经耗费重金经营大沽炮台,有一个德国克虏伯进口大炮就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炮弹堵住了炮台,炮台也随之报废。

但北洋水师却没有将其拆除,至今屹立港口,成了北洋大臣李鸿章口中“水师也,练兵也,都是纸扎的老虎,何曾真正得以放手……”的真实写照。

近现代

经过“一战”、“二战”的考验,枪支弹药的制造技术飞跃式发展,弹道学理论更是突飞猛进。现代的兵工业制造厂会科学设计,根据枪支的用途方案选择最佳的子弹口径。

我国军队则博采众长,从解放前的“万国造”逐渐统一,按照枪械的具体分类制定子弹口径的标准。比如进口的巴雷特狙击步枪仍称呼0.50bmg(勃朗宁系列子弹)与12.7mm口径,而国产步枪的代表95式则普遍采用5.8mm枪族系列。

当每个国家制造的枪弹口径都依据公尺标注时,小数点后几位的问题也随之习惯成自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