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夺魁的秘诀,都在这3句大白话里

在今年5月的“陆军侦察奇兵-2019”比武考核中,中部战区直属某旅队长包勇带队一举夺得某车组比武考核第一名。披红挂彩一进单位大门,包勇就被战友们围拢起来,在众人眼里,技术干部出身的包勇作为指挥员带队跨界夺魁可不简单。面对战友,包勇这位“武状元”用3句大白话道出了这不简单的奥秘。

“要比别人流更多的汗、走更远的路”

“咱们能行么?”在刚受领参赛任务,第一次召集队员开会时,一名队员的自我调侃道出了大家对参加比武的担忧——作为一支“无参赛经验、无专业人员、无组训人员”的队伍,经过3个月时间备赛,就要和陆军其他单位的优秀队伍比拼,大家心里都没底。作为全队最重要的指挥员,刚开始时,包勇自己心里也很“忐忑”。

“想要成功,就要比别人流更多的汗、走更远的路!”面对尴尬的处境,包勇想到的是最老套、也是最管用的办法。自己指挥不行,包勇就废寝忘食研究指挥,细致推演侦察战斗进程,反复修改行动方案;队员在某个方面存在短板,包勇就带着大家一遍遍地“加餐”补练。

比武的某个课目,需要在20分钟内机动5公里,经过3个调整点并处置1处突发情况。在之前的多次模拟考核中,由于战术基础较差,包勇和队员们走错路、绕远路的情况层出不穷。为了尽早啃下“硬骨头”,包勇就带头看地图、学地图、标地图、研地图,不断寻找陌生地域按图行进,累计按图行进1000余公里,勘察野外地形近百平方公里,在一遍遍的加练中补齐短板。据悉,在3个月的备赛时间内,包勇和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都超过14小时。

1000多个小时的苦练,换来的是他们在比武场上的一骑绝尘。特别是在之前最弱的课目比赛中,包勇带领的队伍获得了唯一一个满分,连对手都惊叹:“包勇的脑子里一定是装上了北斗!”

“平时多琢磨,战场上才会临危不乱”

面对技术侦察车组比武,“跨界”的包勇除了付出“苦功夫”“笨功夫”之外,想的最多的还是多琢磨,“只有把所有的情况都想全了,准备工作都做到位了,战场上才会临危不乱”。

在话报听抄课目训练中,队员们早起背单词,深夜听话报,90多天的备战时间里,积累军事英文单词3000多个,听抄军事类英文话报100余份,教材笔记摞起来有半米高。模拟听译的成绩,从一开始的十几分,到最后提高至90分。面对进步,包勇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是琢磨起了如何给自己找麻烦。“训练用的都是标准发音,战场上哪里会有这么多标准发音!”一句自我反问,让包勇的内心越来越没底。之后的训练中,包勇带着队员们自己给自己找难题,探索出微音听译、噪音听译、口音听译等多种战场环境下听译训练模式。

果不其然,在比武场上截获的非标准式英语,让其他参赛队措手不及。而因为有了精心准备,包勇所在的车组,听抄、翻译、校审一气呵成。

包勇平时琢磨的,还远不止这些,面对没有专家指导,没有成熟组训模式的困难,包勇带领队员们独立探索出5种模拟替代训练法,没有落下一天训练进度;他们设想了数十种特殊情况并一一制定了应对预案,比武时装备出现的4种故障,全在他们的预想范围内……

“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看着战友们听得入神,目光坚毅的包勇话锋一转:“我们能够夺魁,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协作。”

的确,在现代战场上,往大说军兵种之间、各种作战力量之间的协同,往小说一支队伍之间的密切协同、团结协作,都必不可少。在一开始的训练中,面对队员们基础普遍薄弱的问题,包勇注重培养大家的团结协作意识,用齐心协力弥补某个队员的能力短板。在某个课目训练中,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硬是通过行云流水的配合,将用时缩短了三分之二。

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倒逼队员们紧盯着自己的短板更加刻苦的训练。技师张洪波为了提升自己精准定位的能力,背参数、研理论、思原则,在每天14个小时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坚持额外给自己“加餐”加练,最终练成了精准定位的过硬本领。

“在20多个小时的连续考核中,如果没有大家的团结协作,齐心协力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就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采访的最后,包勇意味深长地说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