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之日”:莫尔坦空地战,德军精锐装甲师被炸成一堆废铁

坦克部队素以突击能力强大,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集结密集的坦克集群,在狭窄的进攻正面发起冲击,一举攻破敌人防线从而席卷其后方、最终利用机械化兵团完成合围,更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战术。不过,航空打击力量的崛起让“陆战之王”不断黯然失色,被称为“第一次使用空袭彻底摧毁装甲部队”的战斗是发生在1944年诺曼底战场上的莫尔坦反击战。

莫尔坦反击战堪称二战非对称空地战的经典,这场战役由德军发动,因此一开始的主角自然是德国坦克,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战场上的主宰者却很快变成了盟军“台风”轰炸机,一场地面进攻竟然几乎被空中行动单独打败——1944年8月,英军第2战术航空队利用“台风”战机对德军地面装甲进行毁灭性空袭,击毁 150辆坦克,使德军最好的3个精锐装甲师基本丧失战斗力,希特勒大规模“列日”反击行动也就此瓦解。 

1944年7月25日,经过六个星期沿陷入僵持战线上的消耗战后,美军展开代号为“眼镜蛇行动”的进攻,一举攻破法国圣洛地区德军防线,几乎使整个诺曼底西半部的德军防线崩溃,8月1日,美军攻占阿弗朗什。随着巴顿指挥下的第3集团军攻占在科唐坦半岛底部的该市镇,及一座在蓬托博附近完整的桥梁,美军已“走出困境”,德军也不能保持到西端海岸的战线和美军从西和南两个方向进入布列塔尼。

“列日”行动,莫尔坦反击

对于一直在混乱中疲于奔命的西线德军来说,阿弗朗什的陷落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就算看到了此举的危害,也没有哪个将军考虑要立即夺回它,实力对比和客观形势都决定了无法这样做。然而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里却有一个人有着相反的想法,他就是希特勒。刚从刺杀事件中死里逃生的希特勒,不仅抱定了要向阿弗朗什方向实施反击的念头,而且他在大难不死之后觉得自己是天命在身,愈发相信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

8月2目,希特勒向西线德军司令官克京特·冯·克鲁格元帅发出指示:在莫尔坦和阿弗朗什之间地域立即展开反击。通过反击消除美第1集团军在“眼镜蛇”行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攻击夺取阿弗朗什,从而切断此前进入布列塔尼半岛的美第3集团军的退路。

所谓形势比人强,此时美军在英军于其它地段发起的配合攻势下,正不断扩大在阿弗朗什走廊地带的突破口,而科林斯中将的第7军更是在8月3日攻占了位于阿弗朗什以东24公里处的莫尔坦——莫尔坦这座法国曼彻大区首府的陷落,意味着德军的战线又被多打进了一个楔子。反过来看,这倒似乎也证明希特勒的反击命令有那么一点“先见之明”。

克鲁格是一名宿将,不过他是在7月3日才火线上任,顶替了德高望重的伦德施泰特元帅。当隆美尔于7月17日遭遇空袭受伤后,克鲁格又直接兼任B集团军群司令官,于是全权指挥诺曼底战场的德军,可谓千钧重担集于一身。

克鲁格不像他的前任那样敢于坚持己见,但也同样对前景感到迷茫。7月22日,他曾提醒希特勒注意前线有崩盘的危险,不料现在反而从后者那里收到反攻的命令。克鲁格信心不足,他已经领教了盟军的空中优势,深信在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展开反击——甚至连集结部队都比较困难。

私下里,克鲁格觉得理想的应对之道应该是依托卡昂以南展开防御,不行就退至塞纳河一线;但在公开场合,他并不是一个敢于抗命的将领。于是,克鲁格召来武装党卫队的保罗·豪塞尔将军商议,决定由后者担任前敌指挥实施反击。就在这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又把瓦利蒙特将军派到克鲁格的司令部,以确保元首的指令能够得到贯彻。

8月4日,还是觉得不放心的希特勒再发命令,重申前一道指令必须无条件执行。再一次,他插手了具体的指挥细节,指出应该将在诺曼底地区的9个装甲师中的8个投入反击。既然已无商量的余地,那就只好行动起来。尽管被要求等待“每一辆坦克、每一门火炮和每一架飞机的集中”,克鲁格和豪塞尔还是达成共识,要动手就得赶早不赶迟,免得前线局势发生进一步恶化。

由于等不及“每一辆坦克”,反击的重大职责便交给了丰克将军的第47装甲军,而豪塞尔和丰克手里能够用得上的装甲部队,就只有4个装甲师,而不是希特勒所坚持的8个。这其中包括陆军的第2和第116装甲师,武装党卫队的第2SS “帝国”装甲师,以及“德国最好的装甲师”第1SS “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的一部,总计约有300辆坦克。为这些突击主力提供配合的是2个步兵师和5个战斗群,后者是由被打散的装甲教导师和另外4个同样被打散的步兵师的残余部队临时编成的。

根据克鲁格发布的命令,这场反击将在8月6日至7日的夜里展开,为达成行动的突然性,事先将不实施任何炮火准备。作战的第一步是击破驻防莫尔坦以东的由霍布斯少将指挥的美第30步兵师,然后挥师直取阿弗朗什附近的海岸线。

德军参谋人员们为这次作战取名“列日”行动。列日是一个比利时城市,这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名称实际上寄托着西线德军的求胜梦想。在一战刚爆发的1914年8月,就是在这座靠近德比边界的城市周围,德军取得了他们在西线最初的显著胜利。

就在克鲁格准备一鼓作气的时候,不料丰克将军却在6日晚上22点报告说他的部队尚未完全到位!其中,尤属第116装甲师的情况最为混乱。实际情况是,该师师长施韦林将军对前景是如此的悲观,以致他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的坦克下达过行动命令!

这一延误当然打乱了行动时间表,所幸配置在战线南段的党卫队部队并未受到影响,如期于午夜过后不久展开了对美第30师的攻击。进攻展开后,情况表明这场反击如希特勒所愿地达成了突然性。这里面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原来,美军高层已经在4日截获并破译了德军这次行动的电报,但由于情报送达盟军第1集团军司令部的时间过迟,致使后者来不及对包括第30师在内的所属各部发出警告了。

敌军的突然来袭,使毫无准备的美第30师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恐慌,许多地段的防御动摇,师属各部大多蒙受了伤亡。在党卫队装甲师实施行动数小时之后,战线北段的第2装甲师也整装出发,将打击矛头指向莫尔坦西南面,并突入美军阵地数公里深。

当7日的阳光洒在战场上时,豪塞尔仍在顺利推进着。武装党卫队部队夺取了莫尔坦城本身,美军仅存的一处控制点是在城郊的314高地。美第30师第120团2营扼守此地不退,一直坚持到12日“帝国”师后退为止。那时,该部的700人将只剩下不足400人。

另一方面,德第2装甲师全力向阿弗朗什推进着,在这天上午到达距该地仅数公里之遥的地方。对部属的行动感到既意外又高兴的克鲁格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严令各部于当日中午前恢复攻势,以求一举夺取阿弗朗什。

“台风之日”,一天之内逆转

在德军的迅猛突击下,有那么一段时间,美军在“眼镜蛇”行动中所取得的战果确实可能要化为乌有了,但这种可能性持续得很短。德军大有前途的反击在7日白天便戛然而止,原因很简单:盟军的空中力量到了。

这天中午之前,笼罩在战场上的浓雾散尽,于是大批英国空军的“台风”轰炸机开始临空。尽管此前希特勒要求“空军应无保留地提供支援”,德国空军也做出过相应的承诺,但是盟军飞机在实施空袭的过程中却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德国空军后来解释说,本方的战斗机刚一起飞就遭到了拦截,因此无法到达战场上空。

作为二战最成功的对地攻击机之一,空中坦克杀手——“台风”战斗轰炸机可装载炸弹和RP-3火箭弹,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对地攻击和低空拦截能力。于是乎,在莫尔坦附近的开阔地上,德国坦克就成了活靶子。而隶属于英国空军第2战术航空队的“台风”式在这一天的表现,则成为空对地战术打击史上光芒夺目的一页。

从上午11点开始,第2战术航空队便不间断地派出所属各联队升空,以每10分钟一批的间隔,将“台风”式机群投入莫尔坦上空。此时,专司对地攻击的“台风”联队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当发现德军的纵队后,这些飞机便先集中打掉领头和殿后的坦克,这样一来,排在中间的坦克和其它车辆便无路可走了。

翼下挂载着RP-3火箭弹、机翼上涂着醒目的黑白条纹“入侵迷彩”的“台风”式,取代不久前还在迅猛前进的德国坦克,成为了莫尔坦之战的主角。下午14点过后,各联队的“台风”式已经实施了100余次攻击,各路德军纵队深陷火网之中。

当接到前线的相关报告后,心急如焚的克鲁格多次向德国空军发出求援:“请按照预定计划,立即提供空中保护!”但是这些要求注定不会得到任何回应。

德军装甲部队被这种空中打击完全压垮了,不要说进攻,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算是万幸了。一方是拥堵在狭窄乡下道路上的坦克车队,另一方是源源不断到场的密集机群,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黄昏来临、第2战术航空队召回全部飞机之前,“台风”式机群发射了难以计数的火箭弹,造成了战场上一片狼藉的可怕景象。据事后的统计,持续大半天的空地攻击总共摧毁了130余辆坦克和其它车辆。

这种英国飞机以令人生畏的姿态出现,不仅给德军造成了直接的杀伤,还在德国坦克乘员们内心深处投下阴影。许多俘虏都供认,“台风”式飞机出现的那一刻是最令他们害怕的时候,而周围许多友邻部队的士气也随之瓦解了。这种心理影响的结果是,盟军在战场上找到了十几辆状态良好但却被丢弃的坦克或装甲车辆,另外还有至少5辆是被乘员自行破坏的。

还没有哪一种飞机曾让善战的德国装甲部队害怕到这种程度,也没有哪一种飞机凭一己之力就阻遏制一场装甲攻势。于是,在非官方的记载中,盟军方面在当地将8月7日这一天称作“‘台风’之日”。

对克鲁格来说,仅仅一个白天的时间,不仅夺取阿弗朗什的梦想破灭了,连莫尔坦也快要保不住了。空中打击使美军阵地所承受的压力消失,他们开始投入反击。这天下午的晚些时候,德军第116装甲师终于开始缓慢地投入行动,但是很快就被不断到达的美第7军其余部队所阻止,而莫尔坦周边的德军全线也随之开始动摇。

这天晚上,实施莫尔坦反击的前敌指挥向西线德军司令部发报,在愤怒指责德国空军未按既定计划到场后,无奈地承认攻势自下午起就已经停顿,并且重振无望。而在盟军统帅部,人们正为“台风”式的能量和战果而欢欣鼓舞。第2战术航空队指挥官科宁汉爵士兴奋地向伦敦报告:“空军的独立行动,足以阻止一场地面部队发起的攻势!”

一旦完全从最初的意外中摆脱出来,美军在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便能够得到发挥了。布雷德利将军审时度势,增派两个装甲战斗群攻击德军侧翼。8日,来自美第2装甲师的部队突然向两个党卫队装甲师的侧后方发动进攻,令素以坚韧著称的“帝国”师大吃一惊,并急于寻求退路。

此时,前景已经很清楚了。虽然莫尔坦之战距离它的结束还有数天时间,但对德军来说,他们期待中的胜利已彻底成为泡影。在此情形之下,仍打算搏一下的德军指挥层发出全线固守的命令,希望先稳住阵脚再行反扑。但是由于战场通讯条件糟糕,这道命令竟没能完全传达到位,结果有的部队开始后退,有的部队打算坚守,却发现侧翼已经暴露。

徒劳无功,德军绝望的最后一击

掌握战场主动权的美军则正在采取更为大胆的行动。在第1集团军于莫尔坦附近实施反击的同时,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掉头而来,他们穿越开阔地直扑整条德军战线的南翼,并迅速进逼至勒芒地区。与此同时,在北部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同时开始攻击德军在卡昂以南的阵地,这里的德军恰因“列日”行动的实施而被削弱了力量。如此一来,盟军便在广大范围内对西线德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

此时此刻,远离诺曼底战场的希特勒却拒不接受现实,还要求继续推动莫尔坦反击,而且要以“更加猛烈的态势”实施。他不顾此时惟一可用的装甲部队也即第9装甲师几乎正在勒芒以东独自面对巴顿大军的这一现实,竞下令把这支部队投入莫尔坦地区。

考虑到这道最新命令可能引发抵触,希特勒又补充命令西线的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埃贝尔巴赫组建一个指挥部,来全权负责第二阶段的莫尔坦反击战。对于这种对野战指挥权过分直接的插手,克鲁格也只能表示默许。不过,局势的发展早已不在德国人的掌控之中,埃贝尔巴赫的指挥部也就很快不了了之。

8月13日,莫尔坦之战迎来终局。德军在损失150余辆坦克之后,被全面赶出了莫尔坦周边地区,“列日”行动宣告失败。美军方面,一度承受重压的第30步兵师损失较大,仅7日一天就有约1000人阵亡,到13日美军共损失2000余人。

莫尔坦反击战消耗了西线德军的装甲储备力量,3个精锐德军装甲师基本丧失战斗力,并使德军整个战线的侧翼暴露无遗。反击非但没能切断布列塔尼美军的退路,反倒使得西线德军的主力也即第7集团军和第5装甲集团军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随着盟军不断在两翼展开更为有效的包抄,一个叫做“法莱斯口袋”的大包围圈正在形成。到这个“口袋”的“袋口”收紧时,便将是西线德军的末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