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领先世界的水上飞机事业

水上飞机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99年前的1919年8月9日,中国人试制的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便首飞成功。作为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的诞生来之不易。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人类飞翔的梦想。1910年,法国人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凌驾于陆、海军之上,各国皆以积极发展航空为国是。虽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境地,但中国人没有放弃独立制造飞机的梦想,放弃航空救国的理想,一批学生远赴国外学习航空技术。这些留学生对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的研制功不可没,其中以巴玉藻和王助最为著名。

图为“甲型一号”水上飞机历史照片

巴玉藻和王助,前者被钱学森称为“中国航空之父”,后者被认为是“波音飞机之父”。

左图:1918年创设于福州船政局内的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图:巴玉藻;右图:王助。

【袁世凯力推中国航空事业】

袁世凯统治时期,美国为在华攫取更多的权益,曾提出帮助中国培训飞潜人才。袁世凯表示造就一批飞潜人才后,即向美国订制潜艇百艘、飞机千架,作为中国飞潜建设的基本力量,然后自行制造。

袁世凯

1915,袁世凯命海军总长刘冠雄从海军中挑选人才,以造舰专家魏瀚为监督,率领魏子浩、韩玉衡、俞俊杰、陈宏泰、李世甲、丁国忠、郑耀恭、梁训颖、程耀枢、卢文湘、韦增复、姚介富等十二人赴美学习。同时又命留学英国的巴玉藻、王助、王孝丰、马德骥等十余人转往美国深造。巴玉藻等人1909年本来是随清筹办海军大臣载洵、 萨镇冰出洋考察时到英国学习机械工程的。转赴美国后,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四人入麻省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曾贻经后来转入寇提司(Curtiss)飞机制造厂继续学习航空发动机制造。巴玉藻、王助、王孝丰学成并获硕士学位。当他们准备回国一展鸿图时,因国内政局纷乱。不得不各奔前程。

留洋期间,王助和他设计的“C 型水上飞机”

1916年6月,巴玉藻和王助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由于国内政局纷乱,他们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巴玉藻被美国通用飞机制造厂任命为总工程师,王助则成为波音飞机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至今波音公司在西雅图的博物馆中还有王助的铜匾肖像,并刻有“波音公司第一位工程师”字样。1917年冬国内局势稍稳,巴玉藻、王助怀揣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志向,毅然启程回国。经北洋政府批准,巴玉藻、王助等人于1918年2月正式在福建马尾船政局内创设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他们集中优秀技工进行专业培训;筛选国产材料,测试物理性能;利用船政局原有的机器加工飞机部件。他们在简陋的条件下,终于于1919年8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福州海军飞潜学校

福建马尾的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

“甲型一号”是一架单发动机双浮筒双翼水上教练机,木质机身,高3.88米,机体长9.32米,翼展13.70米,马力100匹,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飞行高度3690米,可航行3小时,航程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枚,其性能、质量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的产品。然而,闻讯而来的英国人在“海军飞机工程处”参观“甲型一号”后,却不屑一顾地说:“这种飞机更像一个大玩具,只能供人观赏,绝对飞不上天去!”为了证明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水上飞机可以成功上天,孙中山先生的侍从武官、航空局局长杨仙逸决定亲自进行试飞。

1919年8月9日,平静的福建马尾海岸挤满了观望的群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漂浮在海面上的“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甲型一号”的螺旋桨飞快转动,紧贴着水面快速滑行,腾空而起!“甲型一号”的起飞,有力回击了英国人的质疑。

图为“甲型一号”水上飞机历史照片

性能数据:甲型1号水上飞机,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8公尺,身长9.32公尺,幅长13.70公尺,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90公尺,可航行3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枚 。飞机的性能、质量可同巴玉藻等人在美国寇提司、通用、波音三厂设计制造的飞机相媲美。

同年8月15日,经广东军政府孙中山的侍从武官、航空局长杨仙逸推荐,由华侨蔡司度驾机试飞。但因驾驶经验不足,操纵不熟练,以致飞机失速侧滑坠水,机损人存。第二年“甲型二号”制成,由一位英国人试飞成功。此后,飞机制造工程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陆续造出各式飞机,其性能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所制造的飞机。

如1928年6月由“海鹰一号”改制而成的“海鹰二号”,1929年3月制成的“海雕”号都是用于海岸巡逻的双桴水上飞机。可携带8枚炸弹、1枚鱼雷,装有机枪1门,可供6人乘坐。飞机既能轰炸,又能在海上施放鱼雷。马力为350匹,最大航率为每小时177公里,飞行高度为4900公尺,载重量2430公斤,飞机重量为1565公斤。航力6小时,航距900公里。

江鸿号

又如1930年8月制成的“江鸿” 莱提拖式双桴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教练。飞机载重量1168公斤,飞机重量730公斤,航力8小时,航距1230公里,马力165匹,由航空队长陈文麟与德国人伯特兰试飞。

1926年后,马尾所造的飞机由我国飞行员林安等试飞、教练。一架架银燕飞上蓝天,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到世界较高水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