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某部这位排长的智商,火了

第一次见到高恺阳,你很难想像到这名戴着眼镜,满脸憨笑的中尉竟是“济南第一团”电子对抗专业的领头羊。“恺阳可是我们连队的‘撒手锏’,只要他出马,敌人的通信保准瘫痪。”该旅作战支援营营长刘凯旋,对他手下这名小中尉总是赞不绝口。



2010年,仅仅是一名新兵的他,便在全旅创破纪录比武场上,打败数名老班长,夺得通信专业的第二名,谈及这一段经历时他讲到,因为爷爷是一名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更是一名老党员,从小便告诉他:“打起仗来,党员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也只有党员才有资格冲在最前面。”这句话便如同一枚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等待着生根发芽。



2017年,部队调整改革后,营长找到刚从军校毕业不久的高恺阳,希望他能带头转岗到电子对抗专业。当时全旅上下没有一个人懂得电子对抗,而不久后还要面临单位在新体制下的第一次比武亮相,不仅比武压力大,还要告别“老把式”,将自己归零重建。但他一想到离家前,爷爷的殷殷重托,便挑起了担子。

从“通的上”到“通不上”,看似一字之差,实则相差万里。来到比武集训队后,他们不仅要面对全新的专业知识和陌生的电抗装备,还有训练模式和作战理念的升级,而对手更是一群身经百战的电抗“老大哥”。

作为带队参加集训的“领头羊”,他不仅要自己学懂、学精,还要保证其他同志也很过硬,才能实现自己誓拿第一的“军令状”,而他的方法只有一个:“我领跑,你们跟我上。”



但留给他的时间只有1个半月,光是语言关,就让他们大吃苦头,训练大纲里不仅要求熟知客家话、闽南话,还要掌握英语、日语等语种,为此他带头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背单词,直到眼睛流泪红肿。

同时因为训练装备有限,他每天都要少吃一口饭,提前去抢占机位,才能保证所有同志的训练质量。到了晚上自己便悄悄去教室,给自己加码,练习“无光”条件下的操作,熟记每一个按钮功能、每一组代码含义,直到手指起了厚茧,但也逐渐找到了手感。



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中甜。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从最初摸底考试的倒数第二,直追到6次阶段考核6次第一。并在最终的比武场上,高恺阳凭借过硬的“真功夫”,自己拿下2个单科目第一,所带的团队更是夺得总成绩第一名。在第二年另外一次比武中,他再次站在了领奖台上,成为整个战区仅有的3名电抗专业优秀教练员之一,而这一切,距离他转岗,仅过去10个月。



如今高恺阳总结的《日常训练3步法》和《查缺补漏校对法》,成为官兵争相学习的“宝典”,翻看他训练笔记的第一页,赫然写着:“电子对抗,是信息化战场看不见的较量,我们党员还要冲锋在前,争当备战打仗的‘第一面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