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土地,随手一抓一把弹片!美军646发炮弹,伤1名志愿军

作者:慎独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无疑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场战役,志愿军在兵力、火力、保障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坚守阵地43天,给敌军以沉重打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为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我们回顾这场战役时,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志愿军的坑道几乎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那些地下坑道,志愿军是很难顶住敌军强大火力的。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快速占领阵地

虽然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利用地道作战的先例,但当时为了支撑游击战,在平原地带所构筑的地道,与山地防御的坑道是无法相比的。作为一支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军队,我军的坑道战术正是通过一次次战斗,总结了无数宝贵的经验而形成。这些经验让我军可以凭借坑道尽可能抵消了敌军的火力优势,成为我军阵地防御战的一大利器。

战争初期,我军大多打运动战或者遭遇战,所构筑的工事以野战防御工事为主,这种工事的特点是构筑迅速,利用地形和简单材料即可完成。缺点是无法抵御重火力轰炸,往往是敌人一轮炮火过后,所有掩体被摧毁,战士们只能趴在弹坑里作战,隐蔽效果极差。虽然构筑了以土层为主、用木头加固的防炮工事,但在敌人强大火力面前仍然出现工事被毁,里面人员伤亡的情况。

志愿军构筑的简易工事,防御炮火能力不强

1951年,敌人发动了夏季、秋季两次大规模攻势,我军野外工事防御能力薄弱的劣势凸显,在敌军火炮与飞机的打击下伤亡较大。我军当时还没有足够的重武器与敌军作战,部队发动群众智慧,学习防御炮火的方法。起初战士们在交通壕内挖掘“猫耳洞”(和两山轮战时期的猫耳洞有所不同),在交通壕壁上挖宽1米、深1米以上、顶部2米以上的单人防炮洞,经测试,一个营的阵地利用猫耳洞可抵御2000发至3000发炮弹的轰炸。

猫耳洞简单有效,成为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

但是猫耳洞还是难以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炸,战士们为此继续发掘新的掩体。志愿军67军有个班的战士深处敌后,为了抵御炮火,将2个猫耳洞挖通,形成了一个马蹄形工事。越往山体内挖掘,顶部就越厚,抵御炮火的能力就越强。这一方法很快推广开来。64军191师利用马蹄形工事,抵御英军炮弹2万发,以伤亡26人的代价毙敌700余人。在总结这些经验后,志愿军要求坑道顶部至少要5米厚。

1951年敌人发动秋季攻势后,我军利用敌军修整的时机,抓紧挖掘坑道。挖掘坑道并不轻松,当地的山大多数是石头山,一镐头下冒火星。我军战士就自建铁匠炉,让会打铁的战士制作工具,并从敌人发射的哑弹中取出炸药用于爆破。敌人发觉我军在构筑工事后,组织空军进行轰炸破坏。为此,志愿军又下令,要求中等坑道顶部厚度至少20米,若是花岗岩材质则为15米,能扛住227公斤级炸弹。大型坑道顶部至少30米,若是花岗岩材质则为25米,能扛900公斤级炸弹。同时坑道要有两个以上出口,里面要有防毒气、防火、防寒措施。

至1952年5月,一线部队坑道基本构筑完成。大的坑道上百米长,小的也有十几米。坑道口一般开在表面阵地侧方或后方,以避免遭遇敌军火炮打击。同时在主坑道口附近开辟小口,设置暗火力点,防止敌军冲进坑道。坑道内有指挥室、休息室、医护室、储藏室,后来有部队反应山地取水困难,坑道内利用后方供应的水泥构筑了蓄水池。

坑道内的弹药库

坑道的威力很快在战斗中展现出来。1951年,美军每40发炮弹杀伤我军一人,到了1952年4月后,我军坑道基本构筑完毕,美军要646发炮弹才能杀伤我军一人。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利用坑道与敌人作战,在炮击时躲进坑道,敌人步兵冲锋,我军就离开坑道进入阵地。白天敌人占领表面阵地,我军就在夜晚从坑道中出来夺回阵地。

敌人为对付我军坑道可谓费尽心机,比如从坑道口往里扔手榴弹或炸药包,我军的对策是在坑道内垒两道交错的断墙,中间留出人员进出的空隙,这样即可防御手榴弹又不影响进出。敌人还会利用山势,从坑道口上方滚下巨石或者铁丝网堵死坑道口。我军就在坑道口上方驻墙,让石头滚不下来,同时用炸药炸开铁丝网。敌人甚至还在坑道口修筑地堡,守株待兔一样等着志愿军出来,战士们就在坑道内呼叫我方炮火,将这些地堡摧毁,逐渐的敌人就放弃了这些做法。

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范佛里特弹药量”而知名的范佛里特指挥“联军”,发射大口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几乎是用炮弹将志愿军阵地“洗”了一遍。即使如此,也炸不毁志愿军的坑道,炸不垮志愿军的顽强精神。相反,正是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威胁下,志愿军创造出了神奇的坑道战法,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坑道战专家!

经过美军反复轰炸,上甘岭坑道外的土里,随手一抓就是一把弹片

坑道虽然能抵御炮火,但是里面的条件十分艰苦,很多坑道都十分狭小,人在里面要猫着腰。坑道内最怕缺水,一旦后方供应不上,战士们经常一天都喝不到一滴水。但是战士们依旧在坑道中保持高昂士气,想尽一切办法坚守坑道,正是因为有了志愿军在坑道内忍饥耐渴的战斗,今天的吃货们才能吃遍山珍海味。当你觉得生活辛苦的时候,想想当年志愿军受的苦,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

特等功臣卫生员陈振安,四昼夜抢救100余名伤员,这是陈振安在收集石头缝里流出的水给伤员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