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军嫂和丈夫结婚16年,相守却不足1年,任劳任怨一人撑起一个家

“军嫂”这个称号的背后,有辛苦,有艰难,有奉献,有幸福。青岛市委老干部局四级调研员李烨就是这样一名军嫂。她和丈夫两地分居16年,经历了女儿出生、父亲去世、转业安置、拆迁搬家等等。

很多时候,李烨也曾掉过眼泪,但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她觉得这些考验磨炼了她,也升华了一家人的情怀和担当。李烨的丈夫刘苏闽现任海军某部队某驱逐舰副师职舰长,大校军衔。

结婚16年来,李烨甘于奉献,独当一面,任劳任怨,克服两地分居困难,勇挑家庭重担,全力以赴支持丈夫事业,夫妻互敬互爱,携手并进,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拼搏,共同谱写了一曲献身军营效力国防事业的心灵赞歌。

践行一颗“军”心

李烨出身于军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她对军人这个职业满怀崇敬和向往。李烨也曾扎根军营12年,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2000年,李烨与身为海防军人的刘苏闽相识相爱,2002年步入婚姻殿堂,2003年女儿刘芯濡降生。

李烨生活照

女儿名字中的“濡”字,是他们相濡以沫、为祖国奉献赤诚的最好诠释。还在谈恋爱的时候,李烨就知道选择一名海防军人意味着什么,她将支持丈夫事业作为坚守一生的承诺。身为军人的李烨深知,“军嫂”这个沉甸甸的称呼,蕴含了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献大爱的丰富内涵。丈夫驻扎海岛前哨,自己在后方就要顶起一片天,扮演好多重角色。

李烨和丈夫刘苏闽

对年迈的父母,她殷勤侍奉,尽一份孝心;对幼小的孩子,她悉心呵护,洒一腔母爱;对自己的工作,她尽职尽责,创一流业绩。长达16年的两地分居生活,聚少离多的思念与牵挂,支撑家庭的重压和磨难,没有让她责怪抱怨,没有让她惧怕退却,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为女儿既当妈又当爸,还要为随时执行海防任务的丈夫牵肠挂肚。

升华一份深情

有一次,丈夫执行任务,路经青岛补给,李烨带着孩子驱车一个多钟头赶到码头,一家三口匆匆见个面就忍泪挥别。2015年大年三十,得知丈夫要出海执行任务,李烨带着孩子乘飞机赶去,一家三口包顿饺子,算是提前吃顿年夜饭,第二天母女俩就返回青岛。

2005年,青岛至舟山开通了长途大巴卧铺车,那时尚未开通跨海大桥,车辆须经过摆渡船,每次探亲都要长途跋涉15个钟头。车厢内空气污浊,如厕不便,2岁的女儿每次都会晕车哭闹。往返的次数多了,大巴车的司机也熟识了,会给这对探亲母女留出最前面的位置。

每次返程,丈夫都要先把她们送到大巴车上,再赶紧跑到码头去买轮渡票,为的是能在轮渡船上有1个小时和妻女在一起。

一家三口难得团聚

每次分离,女儿总是哇哇大哭,一遍一遍叫喊“我要爸爸”,车上的乘客无不陪着垂泪。如今女儿16岁了,母女俩虽然还在探亲路上继续奔波着,但懂事的女儿也像妈妈那样,学会了笑着和爸爸挥手说再见。

女儿常说,自己是班上同学中坐飞机次数最多的,但也是去旅游景点最少的,因为对她来说,旅游就是从青岛的家到舟山的家。上学以后,女儿每天的习惯就是在上学路上给爸爸打个电话,这也是他们每天最幸福的时刻。

当爸爸的电话打不通,女儿就知道爸爸又出去执行任务了。因为保密需要,到哪里执行任务,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她们从来都不知晓。

见证一路荣光

多年来,由于丈夫过年战备值班,李烨就和孩子到舟山去陪他,母亲只能一个人留在家中。大年三十的晚上,丈夫要替值班的战士站岗值更,让战士们能够看个完整的春节晚会。

有谁知道,即便到了丈夫身边,家家围坐团圆的除夕之夜,还是李烨和女儿两个人相守度过,但是,她们已经觉得很是幸福了,因为亲人就守卫在自己身边,巡视在海岛前方。

李烨和丈夫刘苏闽双双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优异业绩。因为工作出色,李烨连续三年被考核为优秀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获得青岛市工会先进个人、青岛市军警民共建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被评为“青岛市十佳好军嫂”同时授予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刘苏闽所在部队镇守祖国东海海域最前沿,常年在东海方向执行常态化战备巡逻任务,战舰始终保持“全时戒备、全时能战”的战备状态,身为舰长的刘苏闽把一年里的大部分时光献给了战舰。婚后16年来刘苏闽只在家里过了4个春节,回家休假的日子加起来不足一年。

每年的两地分居假,从来都是来去匆匆,往往是部队一个电话就终止休假。刘苏闽一年中有200多天巡行在大海上,多次参与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和远海作战任务,参加过数次联合军演。因为表现突出,刘苏闽3次荣立三等功,被东海舰队授予训练标兵荣誉称号。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王建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