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18兵团主力师,淖马战斗惊天动地一战成名,解放西昌一举突城再立新功


文/朱晓明

在华北军区18兵团序列中,有3支主力师,即60军179师(光荣的临汾旅)、61军181师(英雄皮旅)、62军184师,179师和181师名扬天下,保留至今,184师因撤销很早而鲜为人知。让我们拂去历史的旧尘,追寻60多年前这支传奇劲旅的发展历程吧。

英勇善战的汾河子弟兵

184师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1分区的地方部队,1946 年曾改为18军分区,1948年5月随太岳军区划归华北军区领导。同年8 月,以该分区机关及所属3个地方团升级为新组建的第15纵队43旅,旅长方升普(纵队副司令员兼)、政委梁文英,下辖第127、128、129团,归华北1兵团建制。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184师,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下辖第550、551、552团。同年4 月,184师随18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后又划归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西康。

550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后以沁源独立营和介休游击大队合编而成的太岳1分区新8团。1947年3月,将沁县游击大队编入,同年7月改番号为第41团。1948年8月,为43旅127团。该团基础好,作风顽强,在晋中战役之董村阻击战和太原战役之淖马要塞争夺战中表现非常突出, 立下大功,为军、师主力团。

551团前身是1946年1月以平遥游击大队为基础组成的太岳1分区新9团,当时只有6个连。1947年4月将屯留、霍县、沁县3县新战士补充该团,扩大为3个营,同年7月改番号为第42团。1948年8月,为43旅128团。该团基础较老,可追溯至抗战初期决死1纵队在平遥组织的游击小组。

552团前身是1947年9月以第二批平遥县游击队为基础组成的太岳1分区第43团,后陆续将霍县、赵城游击大队编入以补齐3个营建制。1948年8月,为43旅129团。该团历史较短,在多次作战中担负支援或牵制任务。

作为184师前身的太岳1分区,自1940年6月成立以来就一直战斗在汾河东岸,经受了抗战烽火的严酷考验,开辟和发展了太岳区最早的根据地。日本投降后,该分区主力部队编入4纵11旅,后 14军40师。分区机关也一分为二,留下来的这部分即成为184师领导机关的基础,可见,184师与40师一脉相承。这支土生土长的汾河子弟兵从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到大规模的攻坚战和运动战,逐步锤炼成一支英勇善战的铁拳头。在内线作战中,蓬勃向上,敢打硬仗、恶仗,不断发展壮大。出山西后,转战陕、甘、青、川、康五省,累计歼敌匪5万余人,以自身优异的表现跻身18兵团三大主力师。



◆184师师长林彬。

184师师长林彬,安徽金寨人,打仗有勇有谋,建国后任第2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政委梁文英,山西运城人,亦有韬略,讲政策,有水平,建国后转至地方,曾任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该师指挥员普遍具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的传统。太原战役总攻时,副师长苏鲁受重伤,政治部主任时云峰壮烈牺牲。之前攻打淖马要塞时,15纵队44旅政委李培信(原 1分区政治部主任)也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在1948年3月临汾战役前,作为太岳1分区基干武装的第41、42、43团,兵员不充实,装备极差,虽然能打小型的运动战和围歼战,但缺乏攻坚作战经验,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亦存在很大的地方性、散漫性和游击习气。但全体指战员在经过土地改革和诉苦教育后,阶级觉悟大为提高,在全国开始反攻的胜利形势鼓舞下,战斗士气非常旺盛。

在临汾战役中经受锻炼

临汾为山西屯兵重镇,西靠汾河, 城墙依自然地形砌成,素有“卧牛城” 之称,在运城解放后已成为晋南孤城。1948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发起临汾战役,参战部队由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统一指挥。针对该城设防坚固和攻城部队重火器少等情况,决定以坑道爆破为主要攻城手段。



◆太岳1分区部队向临汾外围展开攻击。

太岳军区指示,1分区由副司令员苏鲁、副政委梁文英带第41、42团参战,扫除临汾城北敌外围据点, 给攻城部队开辟道路。3月7日拂晓, 临汾战役打响,42团首战告捷,顺利攻占了高河店、南北焦堡和南北孝村。15日,前指决定由东、北两面攻城,城南助攻。命令太岳军区以4个团的兵力位于北门以东地区,攻占4号、5号碉,得手后作为登城阵地。我41团接受了攻取4号碉的任务。

3月19日,41团从1500米开阔地外开始土工近迫作业。22日夜, 进至距敌外壕30米处,遂改为坑道挖掘。23日黄昏,第一梯队4连在我火力掩护下,以坑道爆破为信号, 向敌发起攻击。但由于坑道距离测量不准,在距敌外壕10余米处爆炸。突击队被拦于外壕外面,遭敌火力阻击,伤亡10余人,攻击受挫。41团团长李成春当机立断,命令团迫击炮连抵近平射,重新组织火力掩护,再次发起攻击。4连爆破小组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地对敌人两道外壕及铁丝网,进行了连续爆破。突击队于午夜突破敌人阵地,敌退入主碉及西南角地堡内继续顽抗,战至24日凌晨4时,我全歼守敌。4号碉被攻取后, 换由6连坚守。

天亮后,敌30旅90团及保安团出动百余人,在3号碉、5号碉(我太岳47团未攻克)及内城上近50门火炮的掩护下,向4号碉疯狂反扑。由于我6连不善于构筑工事,加之对坚守阵地思想准备不足,以致4号碉又被敌占。当晚,41团1连连续4次攻击,复将4号碉夺回。尔后,鉴于41团伤亡较大,军区命42团接防4号碉。

4号碉为敌人重要护城据点之一,在我第二次攻克后,敌以数倍至数十倍于我之兵力连续反扑,一日内竟达9次之多,战斗非常激烈。我坚守部队42团2连就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那里。在弹药无法补给、兵力无法增援的情况下,该连英勇顽强, 与敌鏖战18天,毙伤敌500余人。有一次当敌人已冲至阵地前沿时,3班副班长张国金挺身而出,手提一包炸药,将正在架梯之敌10余人全部炸死。扼守主阵地的1排最后只剩下张国金和王富全两人,都身负重伤, 仍顽强坚持战斗,击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

在之后的战斗中,41团先后攻克了3号碉和城东老鸭嘴阵地。42团也用“土飞机”战法攻占了105阵地,将敌1个连全部覆埋于地下。我控制了环城外壕外沿180余米的地带,掩护了太岳军区挖掘的三条主要破城坑道作业前进。其中的两条,即由1、2分区工兵挖掘的老鸭嘴和1号碉阵地主坑道,历经艰险,于5月16日胜利挖至临汾城墙脚下。为防止敌人破坏和保证登城一次成功,两条主坑道及施工连队一并转属8纵 23旅指挥。17日19时,两条坑道点火爆破,一举将城墙炸开两个大缺口,我8纵23旅、24旅顺利越过爆破口向纵深及两侧发展。担任23旅第二梯队的41团和42团的各一个营,也适时加入战斗,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临汾。

临汾战役历时72天,太岳1分区部队受到了极大的锻炼,积累了攻坚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参战的41团和42团,在战前都是2000余人,战斗结束时均伤亡1000余人,不少指战员是刚从医院出来上阵地又负伤。战斗虽然打得艰苦,但士气一直很高。

董村阻击战获得徐向前表扬

1948年6月底,晋中战役中敌闪击兵团遭我连续打击,阎锡山急令太原绥署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率领由留用日军为骨干组成的第10总队,赶到太谷指挥南线作战。平遥敌34军与祁县敌33军亦会合于洪善地区,4万余重兵猬集,欲寻我主力决战,这就造成了榆次、太谷地区敌人后方防御空虚。

徐向前抓住有利战机,命令我太岳军区部队迅速插入敌后,在肖文玖集团配合下,占领榆次、太谷间的董村,炸毁董村铁路桥,断敌归路,请“军”入瓮,围歼赵承绶集团于太谷、祁县、徐沟地区。



◆1分区工兵连所筑坑道点火爆破。

7月2日下午,太岳1分区3个团在司令员刘聚奎、副政委梁文英的率领下,不顾半个多月来行军、作战的疲劳,冒着大雨向董村进发。前卫41团7连一路疾行80余华里,于3日凌晨2时抵达董村西侧铁路桥,迅速向太谷和东阳镇的敌人方向派出警戒,掩护工兵炸毁了铁路桥。接着, 分区部队先后到达了董村、沙沟、沟西、北桑梓一线。

董村位于太谷北15华里的铁路东侧,是通往太原的咽喉,地形开阔, 外凸内凹,易攻不易守。董村被我控制后,就完全切断了敌人逃回太原的归路。1分区首长立即察看地形,部署防御,决定以41团坚守董村,42团为左翼,2分区部队为右翼,43团为预备队。唱主角的41团以2营扼守村西北,控制铁路1号桥 ;1营扼守村西南,控制铁路2 号桥 ;3营为团二梯队。各营立即构筑防御工事, 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

天亮后,太谷之敌尚不知道董村已被我占领,先后派出巡道车和铁甲火车进行探路,遭我1营2连突然而猛烈的火力打击,急忙逃回报信。赵承绶大惊,急令9总队夺回董村。11时30分,敌9总队约4个连的兵力, 在火力掩护下向我董村进攻,先占领了村西小庙及两侧水沟,接着以散兵队形向我前沿阵地冲击。我41团1、2营部队沉着隐蔽在村外堑壕内,待敌进至我前沿百余米时,各种火器同时开火,敌人一片混乱,慌忙退回路东水沟。14时,敌又组织200余人以密集队形向我1、2营结合部冲击,遭我预伏在阵地两侧的射击小组以侧射火力猛烈射击,敌遗尸10余具狼狈逃走。当晚赵承绶调上33军71师,加强火炮30余门,严令第二天一举拿下董村。

7月4日拂晓,敌人在炮火猛烈轰击后,集中兵力、火力向我董村阵地连续突击。在敌军官督战下,一个团的敌人以密集队形冲击我2营阵地,4个连的敌人也逼近我1营阵地,我两营指战员坚定沉着,将敌放到50米以内,突然开火、投手榴弹, 大量杀伤敌人。突击小组又趁敌混乱利用地形从侧后反击,打退了敌人多次冲击。赵承绶有些急了,当晚又增调了46师1个团和第10总队,并下了死命令 :“拿不下董村,提人头来见。”5日清晨,他与33军军长沈瑞一起戴上钢盔,提着手枪,亲自上阵督战。榆次敌68师亦出动2个步兵团和1个机炮团,南下东阳镇接应,向我肖文玖集团阵地猛攻。

第三天的战斗,敌我兵力愈发悬殊,坚守董村的41团指战员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2营阵地,伤亡大,弹药消耗多,但全营指战员士气愈战愈高。在敌飞机和炮兵狂轰滥炸下,董村的房屋大部被炸塌。敌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我用短促的交叉火力、侧射火力击退。12时,敌集中上千人,向我2营阵地连续突击。阵地上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2营阵地上的干部打得只剩下教导员和一名指导员、两名排长。一股敌人从5、6连结合部冲了进来, 6连1排战士马兆旺挺身而出,组织数名能战斗的勇士,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将6连阵地恢复。黄昏时分,敌人突破了5连阵地,坚守在村中的2营预备队4连,用火力和手榴弹阻止了敌向纵深发展。41团将预备队3营8连、9连1排调来,与1营预备队3连左右夹击突入村内的敌人。在激烈的拼搏中,敌大部被我杀伤。

这一天,徐向前亲自守在电话机旁,听取董村阻击战的情况汇报,他高度赞扬了坚守董村的41团 :“你 们 这个部队是好样的!一定要坚守住,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同时严令太岳军区:“剩下一个人,也要把阵地守住。放跑了敌人,你们要负全部责任。”

根据3天来的情况,敌主攻方向都在我右翼2营阵地,该营伤亡很大。41团首长决定当晚将1、2营对调。未曾想,赵承绶看过地形后,将主攻方向由村西北改为村西南,恰好又与2营相碰。6日晨,在4架敌机轮番俯冲扫射和60门火炮轰击下,董村成了一片火海,敌10总队狂叫着冲了上来。我2营将阵前之敌猛烈杀伤后,即用预备队迅速反击,不给敌片刻喘息,连续打垮敌三次进攻。在战斗中,4连徐英战斗小组爬上房顶,扔下炸药包炸毁敌装甲车。6连1排3名战士被压在炸塌的工事内, 仍坚持战斗,迟滞了敌后续部队向村内进攻。当日夜,敌被迫离开铁路西撤,企图从榆次、徐沟间夺路北窜太原,这就进入了我军的预设战场。7月16日,赵承绶集团被我全歼,晋中战役胜利结束。

太岳1分区41团坚守董村4昼夜,击退敌累计9个团的连续进攻, 毙伤敌千余人,取得了阻击战的完全胜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华北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的高度表扬。战后,太岳军区对该团通令嘉奖,并授予“稳如泰山”锦旗一面。

血战淖马,“能攻又能守,天下无敌手”

1948年深秋,我军太原前线决定对太原城东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四大要塞”发起攻击,刚组建两个月的华北1兵团15纵队奉命夺取淖马要塞。淖马是距太原城墙最近的一个要点仅3公里,得失意义重大。该要点利用淖马村东卧虎山高地及南北山梁环抱的险要地形和深沟, 分筑成10余个阵地构成集团堡垒。其防御工事坚固,地雷遍布,劈坡层叠。守敌为精锐8总队1、3团、暂40师一部、30军27师 80、81团各一部和保安6团,要点内还有敌一个炮兵阵地。



◆淖马要塞示意图。

刚上任的43旅旅长林彬受领了攻打淖马的任务,他与政委梁文英及其他旅首长一起观察了地形,研究部署各团作战任务。决定以128 团担任主攻,129团两个营担任二梯队,127团为预备队。以129团一个营向主阵地右侧、44旅一部向主阵地左侧侧击,同时以旅炮兵营和加强野炮组成炮兵群,实施火力打击与掩护。

10月26日16时,战斗发起, 猛烈而密集的炮火倾泻在敌人阵地上。128团第1、2营在炮火掩护下迅速越过两个山头,突破鹿砦外壕分路攻击。守敌凭借其地形险要、工事坚固及执法队的督战,拼命顽抗。激战3小时,我为峭壁阻挡,攻击受阻。128团及时调整,以3营组织18人爆破组,单兵连续爆破三次,炸塌峭壁。守敌动摇,敌执法队当场枪毙 8总队1团2营营长以下20余人,强迫其士兵固守。我主攻部队乘机发展,毙伤敌600余人,俘敌百余人。至27日8时,淖马主阵地及其以东野战阵地全部为我攻占。旅长林彬令127团前出,以3营坚守主阵地,1营守左侧翼阵地,2营作预备队。3营上来后立即改造敌工事,构成面向敌之半圆形阵地,加强两侧及结合部防止敌人反冲击。

27日下午,敌以40师1个团和8总队残部共2000余人,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连续反冲锋,均被我击退。28日,双方反复争夺前沿,战斗异常激烈。上午10时,敌最后一次反扑,由于我防守部队伤亡过大, 弹药殆尽,前后联络中断,正面被敌突入七八十人,但我两翼阵地仍坚守未动,敌向两侧发展不开,遂陷我三面夹击之下,双方展开白刃格斗。3营二梯队8连和左翼1营3连主动增援,终将敌大部杀伤,阵地转危为安。两天来,127团共打退敌军19次反扑,给敌以重大杀伤,共毙伤敌1500余人。



◆43旅向淖马要塞展开攻击。

10月30日至11月1日,兄弟部队44、45旅先后攻占了淖马村以东6个阵地,尚有炮碉(7号阵地)隔深沟对峙及淖马村西8、9号阵地没有攻占。炮碉成为淖马要塞争夺战的焦点,它是阎锡山的四大炮兵阵地之一,是我军进攻太原城一道最大的障碍。15纵队决心以43旅并指挥44旅131团夺取炮碉和剩余阵地。主攻团127团于11月9日夜,秘密将两个连和旅工兵连50余人带炸药800公斤运动到深沟西岸距敌前沿 150米的窑洞内隐藏。

11月10日16时,我军发起炮火准备,掩护工兵向敌军前沿运送炸药。17时,敌前沿火力点被摧毁, 工兵遂点火爆破,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爆炸声,灰黄色的烟雾遮盖了半边天,两丈多高的峭壁,顿时变成了20米宽、45度的斜坡。1营3连2排趁着烟雾,闪电般地突入敌人阵地。1、2连和2营4连也从不同方向攻击炮碉。经5小时激战,全歼守敌27师80团1营及机炮连,毙俘敌300余人,占领炮碉。

11日拂晓,敌人集结了30军两个团及工兵营和8总队共5000余人进行反扑。敌炮火从不减弱,炸得阵地表皮翻了一层,交通壕、火力点遭到严重破坏。攻击部队在执法队的威逼下,采用“人海战术”向我阵地涌来,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往上冲。战至13时,敌人终于突破了我前沿阵地,潮水般沿着交通壕朝炮碉运动,最近者离炮碉已不足50米。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一线指挥团参谋长江岗命令大家 :“我们要坚决打退敌人的反扑!没有手榴弹用步枪, 没有子弹用刺刀,没有刺刀用铁锹,没有铁锹用拳头,坚决守住阵地!”战斗空前惨烈,我军战士以高度顽强的战斗作风,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上担架,到处喊起“人在阵地在”口号。127团机关人员组成运输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前运送弹药。我左翼13纵和右翼8纵的炮火也及时给予支援,向敌人的纵深和增援道路猛烈射击,构成一道炽烈的火力网。紧急时刻,旅长林彬果断命令预备队127团3营和129团2营投入反冲锋,我军突然出击,给进攻之敌以沉重打击,敌人终于溃退了。



◆128团向淖马主阵地发起进攻。

当日17时,敌人估计我立足未稳,又组织一次反冲锋且突入了阵地。敌人一群群涌过来,和我们的战士扭打在一起,枪炮声、呼喊声, 如狂风暴雨,遍地尸体和弹片。激战一小时后,敌人再也抵挡不了我军的强大压力,弃守8号阵地,狼狈逃窜。淖马要塞牢牢地控制在我英雄部队手中,一天的血战,歼灭反扑之敌1500余人。是日夜,阎锡山勒令8总队司令赵瑞收拾残部,连夜夺回炮碉。赵瑞迫于大势已去,于12日晨率部投诚。11月25日,兄弟部队44旅攻克 9号阵地,15纵队完全占领了淖马要点。



◆127团战士坚守淖马炮碉。

淖马战斗惊天动地,激烈异常, 共毙伤敌4000余人。这一仗是43旅(184师)的成名仗,从此奠定了兵团主力师的地位。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127团、128团、129团2营等部队受到了15纵队嘉奖。特别是127团攻得勇猛,守得顽强,充分体现了我人民军队指战员忘我的英勇战斗精神, 华北1兵团给予“能攻又能守,天下无敌手”的通令表扬。

解放西昌,建设西昌

西昌位于西康省东南部,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地处川、滇要冲,地形复杂,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成都战役结束后,西昌地区便成为蒋家王朝在大陆残存的唯一巢穴。胡宗南、贺国光搜罗了第1、27、69、124军等残部及国防部警卫团共万余人,梦想建立所谓“大陆游击根据地”,作垂死挣扎。

1950年3月,西南军区部署西昌战役,决定62军184师由川西出发, 过大渡河向南,与从云南出发过金沙江向北的15军44师等部两路夹击,解放西昌。当月12日,北线184师由川西温江出发,分兵三路向西昌进军。为阻止我军前进,敌人在沿途破坏道路,拆毁桥梁,据险设卡堵击。



◆184师翻越岔岗岭,向四川进军。

师长林彬和政治部主任张希庸率领中路552团途经峨眉,在蓑衣岭附近与敌335师相遇,交火后敌望风而逃,我军乘胜追击,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蓑衣岭。24日在富林附近强渡大渡河,进入凉山北部彝民区。31日在甘相营、鸡窑沟地区全歼从西昌北逃的敌西南长官公署、第1军残部、国防部警卫团等3000余人。副师长陈捷第带550团为左路,从峨边跨过大渡河,穿越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渡过水深流急又无桥无船的牛日河,于31日在小相岭地区协同552团打了一个歼灭战,全歼汉源南逃的敌69军、335师残部及从西昌北逃的宁雅联防司令羊仁安等部千余人,而后继续南下向西昌靠近。师政委梁文英和参谋长徐振旺带师直及551团为右路,经雅安、荥经,过大相岭到汉源、富林与师长林彬会合后,551团再单独沿大渡河西进,向安顺、冕宁、泸沽地区前进,追歼残敌。



◆西昌战役中,184师强渡大渡河。

3月27日,从云南北上的15军44师抢占了西昌机场,一举突入城内,西昌遂告解放。4月3日,184师领导机关进驻西昌,次日奉命成立了西昌军管会、地委,184师兼西昌军分区,林彬兼任分区司令员,梁文英兼任分区政委,并任军管会主任、西昌地委书记。550团驻会理、宁南、盐边 ;551团驻冕宁、越西,552团驻西昌、德昌、盐源。

西昌解放之初,匪特猖獗,封建势力凶顽,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84师全体指战员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克服种种困难,卓有成效地执行了战斗队和工作队任务,为建设新西昌,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



◆184师部队向西昌之敌进攻。

在近一年的剿匪斗争中,184师指战员在西昌各县辗转进剿,连续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歼灭土匪3万多人,保卫了新生的革命政权。552团团长周培成、550团1营营长史贤德、全国青年代表、战斗英雄申鸿喜等数百名优秀官兵,在剿匪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1年2月,西昌地委召开扩大会议,充分肯定了184师在开辟西昌地区工作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该师为解放西昌、建设西昌树起的丰碑与大雪山、大凉山同在。



◆西昌彝族同胞热烈欢迎184师官兵。

1951年2月,184师奉命除留师部一部及 552团组建西昌军分区外, 师长林彬率550、551团外调四川双流,与 185师的 554团组成新的184师,改归第10军建制,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新184师师长林彬、政委牛明智,下辖550、551、554团和炮兵团(由师炮兵营扩编),并按国防军的编制进行整编。同年4月,184师出川北上华北,先后抵达河北定县、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待命入朝。1952年4月,第10军解除入朝作战和海防任务,部队整编,以加强陆军、海军和特种兵建设。184师撤销番号和建制,所属团队分别调离改建,它们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为特种兵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