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火炮:我军少数装备 美军一门没有

自从战争从二维变成了三维,空中的威胁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防空,不论是海军还是陆军,甚至是空军本身,都是个巨大的课题。围绕防空能展开太多的话题,今天就先单聊一下陆军的防空体系。

陆军的防空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整个进攻/防御区域的防空,一种则是陆军特有的伴随防空。区域防空一般由区域防空导弹承担,例如我军的红旗-16、俄罗斯陆军的S-300V、美国的爱国者PAC-3等等,这些防空导弹,按照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这一片都是我罩着的”,一般与最外层的空军地面防空导弹体系、空军制空战斗机进行联合作战。

另一种伴随防空可就很有讲究了,从二战起,世界各国就将小口径防空炮搭载在坦克底盘或卡车上,用来伴随装甲部队前进。不论是大口径防空炮还是防空导弹,其收起阵地再展开都需要时间,而自行高炮则可以边行进边射击,对空中来袭的敌军做到及时应对。除了对空,自行高炮还能执行对地打击,尤其是面对步兵,其高射速、大杀伤力简直可以说是步兵的噩梦。因此各军事强国都很重视这样的伴随防空能力。

德国在二战时期从1号坦克改起,一路改装改造了很多种自行高炮,最著名的就是用4号坦克底盘改装的“东风”37mm自行防空炮和“球形闪电”自行防空炮,号称“空中清道夫”。美军则用半履带车改装了M16自行防空炮,在战后还用M41坦克底盘改造了M42自行高炮。二战后,冷战的威胁更是让美苏对防空更为重视,美军继M42自行高炮之后,又研制了“约克中士”自行高炮,在导弹小型化之后,还研制了“复仇者”轻型防空导弹,英国和德国则分别研制了“弓箭手”和“猎豹”自行高炮,其中猎豹自行高炮更是成为了伴随防空力量的顶级配置,其高度集成化了雷达、光电探测和两门35mm高炮,几乎成了自行高炮的标杆。苏联更是执念般的疯狂推出各种伴随防空兵器,从自行高炮“石格勒河”到弹炮合一的“通古斯卡”,再到顶级的伴随防空导弹“道尔”,期间还有各式萨姆系列如“金花鼠”、“山毛榉”等导弹,前苏联将所有能搬上坦克底盘的防空武器统统自行化,可谓“伴随防空火力不足恐惧症”。

相比于德军的“猎豹”、俄军的“通古斯卡”,我军限于认知和科研能力,在伴随防空上一直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70年代开始研制的37mm自行高炮和更大口径的57mm自行高炮,由于种种原因,不是生产数量寥寥,就是被迫下马。防空导弹就更别提了,在红旗-7量产之前,唯一的防空旅(注意是唯一,其他的当时还称为高炮旅)装备的红旗-61,其性能仅仅是能吓唬一下飞机而已,其后装备的4联装25mm自行高炮由于杀伤力问题,也并不能解决伴随防空的问题。因此,我军在伴随防空能力上,直到最近几年PGZ-07式自行高炮问世并量产了之后,才算有了靠谱的装备,再加上“山寨”自道尔-M1的红旗-17防空导弹,我军机械化部队的伴随防空问题才算彻底解决。

然而自行高炮由于集成了大量电子设备和雷达,导致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各国各型号的产量并不太多,美国自持空军厉害,就干脆抛弃了自行高炮。而我军却由于急需大量自行高炮,换装压力巨大,导致目前只有极少数部队拥有自行高炮,大量部队依然装备牵引式高炮“凑合”。这一局面不知何时才能改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