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海空:一代经典的美国海军3T舰空导弹体系




二战结束后,各种导弹武器迅速成为以美、苏为首的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发展重点。尤其是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将新型导弹武器作为与美国对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海军装备发展上,赫鲁晓夫彻底摒弃了斯大林建设大型舰队以对抗美国航母编队的传统做法,而是另辟蹊径,大力发展以空舰导弹、舰舰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各型战术轰炸机、巡洋舰、驱逐舰和常规/核动力潜艇。以此为基础,时任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针对美国航母编队提出了著名的“饱和攻击”理论。由此,美国海军面临的防空压力愈发严峻。



其实,美国海军并非没有准备,早在1944年就启动“熊蜂”计划就足见其远见。而该计划最终结出的硕果也非常诱人,即被称为3T的3种舰空导弹——“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人”(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T)。

“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冲压发动机两级设计,头部进气,弹体中部有4片切尖控制舵面,尾部为4片矩形全动弹翼,固体火箭助推器尾部也有4片固定弹翼,所有翼面均为X布局且处于同一平面上。在制导方式上,“黄铜骑士”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且复杂的中段雷达波束+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模式,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装备重达158千克的连杆式高爆战斗部。与当时苏联、英国研发的第一代舰空导弹一样,“黄铜骑士”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包括助推器在内的全弹长9.53米,直径760毫米,翼展2.9米,发射全重3175千克,其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20千米,射高也达26千米。

在“黄铜骑士”研发的同时,美国海军还展开了“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项目。该型导弹采用与“黄铜骑士”相同的中段雷达波束+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模式,但是弹体发动机改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体中部、尾部和助推器尾部同样采用X布局的3组气动翼面。其外形尺寸比“黄铜骑士”小很多:包括助推器在内的全弹长8.23米、直径300毫米,翼展1.25米,最大射程35千米,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采用100千克连杆式高爆战斗部。“黄铜骑士”和“小猎犬”的相继服役使得美国海军建立起了中远程舰载防空系统,但是这两型导弹的体积和重量还是太大,无法装备在护卫舰一级的舰艇上。于是,在“小猎犬”的改进型“高级小猎犬”的基础上,美国海军研发了“鞑靼人”近程舰空导弹。

该型导弹可以被视为是去掉了助推器的“高级小猎犬”,由于只用于近程点防御,因此只采用了半主动雷达制导模式,全弹长4.6米,直径300毫米,翼展520毫米,最大射程16千米,发射重量68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装备25千克连杆式高爆战斗部。“鞑靼人”近程舰空导弹的研发也为之后“标准”系列舰空导弹的登场奠定了基础。



“小猎犬”“黄铜骑士”和“鞑靼人”分别于1955年、1959年和1961年服役,从而构成了美国海军完整的远、中、近3层舰载防空系统,装备在包括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在内的各型舰艇上。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小猎犬”“黄铜骑士”和“鞑靼人”的诸多缺陷却无法弥补,比如:来袭空中目标的方位、高度、距离等参数需要两坐标搜索雷达+测高雷达的组合模式才能测得,精度差、反应慢;作战信息中心采用人工作业方式,效率低下;计算机性能有限,导致武器指挥系统效率低。



而最为致命的在于,导弹发射后直到命中目标需要1部火控雷达提供中段雷达波束制导以及1部目标照射雷达提供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因此能够安装多少部这种雷达就决定了1艘区域防空舰的火力通道数量。即便是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国海军“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达17500吨),其火力通道也只有6个,还不及后来满载排水量只有9957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一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