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通信兵在这里建起指挥所

7月川地的天气,好似喜怒无常的孩子,时而大雨倾盆,时而烈日当头。但即便是这样,仍挡不住通信官兵备战训练的火热激情。

“嘟嘟嘟……”近日,一声声紧急出动的信号,打破了战略支援部队某部营区的寂静。车辆启动、人员集合、装载物资……一大早儿,官兵迅速由日常转入战备演练状态。

“接上级命令,我部于今日X时抵达H地域,开设指挥所,完成作战前准备……”7时55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各参训岗位官兵迅速登车,部队采取摩托化行军的方式,向快速向预定地点机动,一场“野外指挥所开设演练”打响了。

长龙般的车队,驶经繁华市区,穿越乡间田野,直到钻进了大山深处。对于活跃在无形战场的通信兵来说,指挥所的开设和建联无疑选在地域空旷,空间环境干扰少的地域是最佳选择,为何要跑到深山里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笔者找到了相关负责人,从他口中了解到,选在山区进行指挥所,是他们经常性开展的困难性训练。目的是山区的各种复杂环境对通信造成的的干扰,实地检验岗位官兵对装备的操作运用程度和快速反应的随机应变能力,锤炼部队在实战中的联通水平。

上午10时,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预定地域。来不及休整的官兵,立即卸载物资,投入到各自负责的任务中,寂静的深山沟里瞬间变得热闹非凡。“报告电台信号不稳!”不远处,上士雷宏雳带领的小组进行无线通信建联时,收/发信号遇山体阻挡影响,音质异常。情况紧急,他当机立断,迅速命令岗位人员,更换信道,调整频率后,问题才顺利得到解决。

遇到困难的不止是他们,记者在现场看到,演训点地处山高、林密、地杂的环境中,各专业小组在开展工作时,都遇到了各种突发问题和挑战。现场指挥员们临危不乱,迅速商定新方案,改用新方法,调整新参数后,一声声捷报相继传来:“报告,油机供电完毕,电压稳定”“报告,缆线铺设完毕,连接设备正常”“报告,调度联通完毕,音质良好”……

经过40分钟的紧张奋战,一座依靠8种通信专业构建起的战场指挥所通联体系顺利建成。一条条作战指令,正以不同传输途径发往各部队开展后续训练。据了解,该部此次演训相继开展了:指挥所场所搭建、应急光缆敷设、短波野外台站开设、网络链路建立、调度系统建立、会议电视建联、频谱环境监测等13个科目。过程中,超过30种通信和保障装备悉数登场,野外指挥所通联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实现了战场环境的实时监测,具备了一种通联方式受阻,多种通联方式“替补”的千变万化能力。

边演练、边反思、边总结。演训结束后,他们立即召了复盘会议,针对制约作战准备凸显的20余个矛盾问题,加以梳理记录,并当场制定了整改方案。目前,该部各岗位官兵正开展相应的针对性训练,不断强化快速适应不同天候和不同地形的作战联通能力,确保平时过得硬,战时“拉得出、通得快、打得赢”。

训练现场指挥员正在作动员

一组参演参训官兵正领受命令

两名战士正在开启和调试油机为设备进行供电

野战宽带天线架设

无线通信网建联

铺设通信缆线

连接通信线路

官兵正结合演训地域环境商讨开展方案

老兵正在指导战士进行频谱检测

网络专业正在调试设备

警勤战士保障指挥部会议

炊事班战士保障伙食

官兵在野外打菜用餐

指挥所搭建完成

召开指挥部会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