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积极应对埃博拉疫情

央广网7月10日消息(徐英 杜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第10轮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造成约1500人死亡,并出现跨境传播病例,被确定为较高区域性扩散风险。

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自进驻任务区以来,面对这种来自热带雨林的幽灵——埃博拉,严阵以待,加强疫情风险评估,有效消除隐患,切断埃博拉传播途径,实施联防联控机制,目前无一例病例传入。

此次疫情是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历史上面临的埃博拉发病人数最多、疫区距离分队最近、规模最大的一次。全体队员牢记使命、不畏艰险、协助友军、筑牢防线,赢得了联刚团和驻地官兵的高度赞誉。

队员对急救车辆进行消杀。徐英摄

快速反应 风控在前

2018年9月21日,维和部队指挥部在任务区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气氛有些紧张。

一系列困难摆在面前:一是埃博拉病毒检验试剂短缺,病房布局和结构不符合收治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条件,目前尚没有确切疗效的疫苗和特效抗病毒药物。二是部队多点位施工,与当地人员接触多,不能排除疫区接触史。此外,人道救援对象类别复杂,国际雇员、来自疫区人员,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这是压力,是风险,更是考验。

护理组冯静组长为友军讲授埃博拉防治知识。徐英摄

医疗队队长雷权坚定地说:“必须依靠完善的预防、监测和预警机制,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没有理由,只有必须。

接下来,一系列的措施迅速实施。

提高维和部队卫生防疫等级,启动烈性传染病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医疗救治专家组、应急救治小分队、医院感染控制组等机构,细化工作流程,责任到人——一场埃博拉疫情阻击战的战前准备,不仅充分,更充满信心。

防疫医生赴埃及营指导消杀。徐英摄

专业培训 教育领先

“如果我们培训不达标,仓促出征,将增加危险,更有甚之,付出血的代价。”组训时,专家组的话语仍然回响在耳畔。

进入旱季的任务区,室温长达35摄氏度,按照步骤洗手,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要洗10次手。“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每名维和队员都深切懂得这个道理。

在防埃问题上,细节不但决定成败,还将决定生死。部队围绕接诊流程、感染控制、垃圾处理、实施单项操作示教指导、个人防护全流程模拟演练、高度疑似及确诊埃博拉病例输入的情景模拟演练。

舞蹈演示“洗手操”。

在部队开展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现场,有位乌拉圭战士因对埃博拉的恐惧而导致睡眠障碍。部队领导意识到备战埃博拉与消除恐慌必须并行。

了解埃博拉,才能制胜埃博拉。为此,部队制作图文并茂的传染病宣传册,利用门诊宣传栏及接诊台的VCD开展知识普及,并在驻地维和友军中开设8个前哨点。先后跋涉1000 余公里,指导友军一级医院进行疫情风险评估、开展环境消杀、疑似患者体液分泌物消毒处理、疑似患者转运车辆消毒等措施,有效切断了埃博拉的输入通道。

护理组冯静组长向维和官兵发放埃博拉防控手册。徐英摄

严把防控 沟通在先

面对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幽灵”,如果信息闭塞,将错过最佳控制疫情蔓延的时机,给这个“闪电杀手”以可趁之机。

部队加强与联刚稳定团卫生部门及任务区各维和部队的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埃博拉最新发病情况,对于来自疫区高热、腹泻及不明原因的出血患者,以及在疫区执行任务与当地民众接触频繁的维和队员,将他们列为高危人群,监测生命体征,跟踪记录病情,动态风险评估,直至“警报”解除。

就埃博拉疫情防范授课。李伟摄

物资准备中,按照标准要求,筹措防护用品,定期统计消耗量,检查药械储备;营区管理中,设置体温检测台,筛查可疑患者,定时进行消杀灭,垃圾分类处理;车辆管理中,避开人员密集区行车路线,及时消毒车辆;人员管理中,建立隔离观察制度,对离开营区一天以上的官兵,返回后都进行隔离并检测体温;就诊管理中,增加询问患者半月内活动区域,对发热患者发放一次性口罩,讲解六步洗手法,指导自我监护。

演示“六步洗手法”。徐英摄

当疫情态势不清、治疗手段不明时,维和部队用知识与力量、责任与大爱在任务区筑起安全屏障。

埃博拉疫情仍未结束,还有2个多月即将轮换回国的队员们表示,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将严把防控关,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中国维和官兵的使命担当。

编辑:张灵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