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青岛知青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兵荒马乱”

40多年前,18万知识青年从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等大城市来到了内蒙古,成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如今他们正在分别走向退休的年龄,随着电视剧《知青》的热播,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不断出现在这些老知青的面前。

文|宋立嘉

作者提供的当年在内蒙草原上的留影及报纸

1970年9月8日,在青岛火车站,青岛市第一批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坐上专列,开始踏上离家的路。火车站挤满了欢送内蒙古兵团的知青家长和市革命委员会组织的红小兵和部队战士。说是欢送,其实不如说是哭送。汽笛一声长鸣,火车站顿时哭声一片。车上车下千万双手拉扯在一起,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知青们迅速地从城市里消失了,城市的街道一下子显得清静了许多,许多家庭突然安静起来,父母们看着屋里空出来的床铺发呆。

9月26日第二批出发时,汲取上次教训,用卡车把知青先拉到沧口飞机场,因为这里是军事禁区,点完名后再拉到城阳火车站,在这里,青岛知青悄悄地离开岛城,坐上专列向内蒙古大草原出发。

青岛知青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分为三大批,分别为1970年的9月8日、9月18日和9月26日(赴180电厂的是单独搭乘火车前往的)。后来,还有零星的青岛知青到内蒙古,前后总计4320人。

知青赴内蒙似黄河决口般拥入,内蒙古成了兵团的天下,自包头附近的白彦花起沿黄河河套西行,至乌拉山下、乌加河畔,至乌梁素海,至临河,至海勃湾,处处可见身着兵团服装英姿飒爽的知青男女,处处可听到掩不尽乡音的“青普话”,处处可受到每月只有5元钱收入的兵团战友们的吃住款待。青岛知青的仗义豪情一时间传遍整个大草原,青岛知青打架凶狠也同样使兵团领导头疼不已。

其实从1971年开始,已有高干子弟离开兵团返回城市。记得我连有一位知青的家长是驻外大使,某一日他收到从北京寄来的一封外交部公函,要求其回北京探亲。该知青请好假当天就走了。

我连一知青聪明过人,知X光机对金属物体穿透力差,遂剪一铁片拴在胸前,经X光机透视初步诊断为“肺结核”。医生大为惊讶,疑发现世界重大奇迹,肺结核病灶咋能这样大呢?遂决定二次拍片,知青忙中出错,将铁片拴错位置。医生纳闷,怎么肺结核病灶还游移?后查出是知青捣鬼,医生大为恼火。那时为了能病退回城,真是不择手段啊!

1973年8月30日,21团5连青岛知青打了包头知青。次日,包头知青聚众报复,又发生伤人事件。团领导竟然挑动群众斗群众,于9月5日调动22团部分知青和21团包头知青殴打青岛知青,有80多人加入战团,20人挨打,受伤15人,重伤8人。群殴事件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消息传到包头、青岛之后,更引起知青家长的强烈反应。大多数家长来信、来电打听子女的安危。一个被打伤的青岛知青的家长,4次来电报,坚决要求孩子回青岛治疗养伤。有的家长则在包头和青岛知青办公室两头活动,要求把子女调回去。有些青岛知青家长甚至每天到火车站接自己的孩子,接不到就大哭一场……

当时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刚开完,各大城市正在组织新的上山下乡动员,如此大规模的知识青年群殴行为,居然在由解放军领导的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令人难以理解。为解决青岛知青在内蒙被打事件,3师和21团派出工作组前往青岛走访了知青家庭并向山东省委和知青办汇报了情况,承担了责任,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理,使被打事件圆满解决。

1975年6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国发(75)年95号文,改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撤销兵团、师两级机构,把农业团队改为国营农、牧场。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的十四团改为苏独仑农场。那时候知青思想波动很大,纷纷要求返城,解决遗留问题。知青返城风达到高潮。青岛市关闭了内蒙古知青返城的大门,为了能脱离农场,很多人办了转插,就是转到别的地方,然后通过上大学、参军、招工等方式曲线回城。

之后的几年,返城渠道打开,知青们终于陆续返城,最后一批知青于1979年4月离开了战斗八年的边疆,回到了青岛。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结束了。

我们最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大草原上度过的,我们将永远珍惜和怀念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那些日子。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