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单兵携行工具从“五花大绑”到“个性组合”,引众多厂商关注

作为地面作战力量的主体步兵,在战斗或者机动过程中,其不仅要携带各自的武器,而且要具备吃住走打藏的能力。因此,他们所携带的东西也比较多,尤其是现代战争中,士兵的负荷也越来越重,如果不对这些负荷的物资进行合理配置,必将会影响士兵的机动,额外增加士兵的体力消耗,从而影响战斗效能的发挥。而作为携带步兵基本物资的单兵携行具就承载着这种基本功能。从一个国家单兵携行具等发展,也能够看出该国军队的变化。而作为中国军队,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有不少的经历啊。

从现在的影视题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战斗携行具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在红军时期,战士身上只有米袋、子弹袋和手榴弹袋,能够保证基本的生存和打击需求就不错了,对这些物资的携带也是五花八门。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种状况也没有多大的改变。真正出现比较大改观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期,那时候的军服已经制式化,战士已经有了牛皮或者帆布材质的弹药弹,携带的军需品种和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在携行方式上,仍然没有多大的改观,还是五花大绑的分件单挂。相较于当时的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956年,有名的56系列班用武器正式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随之而来的是我军比较制式的单兵携行具的雏形出现,当时其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弹药携行具使用。这种弹药携行具有代表的就是56式半自动步枪的胸挂式弹袋,可一次装10个弹夹袋,一个弹夹为十发,也就是说能携带100发弹药,不过这种弹药携行具要用绑带在背后固定,使用中非常不方便。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81枪组开始列装部队,对于弹药携行具改进则不大,仍然是胸挂式携行具,是相对于五六式多了一个弹袋。不过在这一时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配发了一些作战背心,可以同时携行弹匣、手榴弹、爆破筒和急救包等作战装备。这一时期对于个人军需物资的携带,如被褥、服装等,一直没有专门的携行具,通常要用背包带捆好背在背上,对于水壶、防毒面具,等物资要通过左胁或者右胁的方式披挂,比较费时费力,而且行动中也不方便。

真正出现大变化的是在91式单兵携行具上。91式单兵携行具创造性的将携行具分为战斗携行具和生活携行具两部分,战斗携行具主要设置了4个自动步枪弹匣袋和4个木柄手榴弹以及水壶套。生活携行具则由大号背囊组成,背囊的上下都设有开口,便于取放物品,背囊的两侧附有耳囊、水壶袋和防毒面具袋。大大方便了战斗人员的操作,可以说第1次摆脱了五花大绑的模式。

95式枪族出现之后,单兵携行具,首次进入了模块化设计状态,一套完整的战斗携行具通常包括:背肩带、携行腰带、弹匣袋、水壶套、防毒面具包、手榴弹包、工兵锹套等,附件包的位置可随意进行更改。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先后出现过01式单兵携行具、02式伞兵携行具,以及现在广泛装备的06式通用携行具。其设计理念越来越先进,携行具融合背心以及各种附件袋,可根据各兵种执行任务的不同自由进行组合,性能是越来越先进。而且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加速推进,在这一领域内众多厂商也开始关注,更加符合实战以及人性化的携行具也将会层出不穷,将大大丰富军队的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