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上"手滑"留下一滴油,整个潜艇因此被洞穿,近百人团灭

西提斯栓,一种防止潜艇鱼雷发射管内外层口盖同时打开的互锁机构,发明自二战时期英国一艘潜艇沉没造成99人死亡后的事故调查。

二战即将爆发的1939年6月1日,英国皇家海军T级(Triton Class)潜艇"西提斯"号HMS Thetis (N25)前往利物浦湾开始其处女航,以便进行服役前最后潜航试验。当时参加试验的人员共有103人,除有63名艇员以外,还有8名实习人员和32名造船厂的技术人员,超过正常编制的53人快一倍。

"西提斯"号驶出利物浦港1个小时后,由于压舱物过轻,首次下潜失败了。艇长弗雷德里克·伍兹上尉于是下令打开鱼雷发射管的内层盖子,以便海水部分涌入,增加潜艇的重量,艇上的人员对此没有异议,这种操作看起来并没有太大危险。然而糟糕的是,此刻鱼雷发射管外层的盖子其实已经打开,在打开内层盖子后,数以百吨计的海水已经涌入潜艇的第一、第二间隔舱,重量激增的潜艇随即一头朝下,迅速沉入海底。

朴次茅斯港的英国海军潜艇司令部3个半小时之后才接到"西提斯"号的求救电报,好在距离也不算太院,最近的黄铜号救援船距离数百英里急速赶来救援。

“西提斯”号上的氧气药板原本只够维持53名艇员,。多出的50人很快将空气呼吸到接近二氧化碳中毒的程度,纷纷感到恶心和眩晕。2名艇员自告奋勇去关上鱼雷发射管口盖,但是均宣告失败了。

为了增加储备浮力以便让下沉的艇身部分上浮,艇员们将艇上60吨饮用水和燃油排放掉,艇上所有非必要岗位人员都进入睡眠降低氧气消耗静候营救到来。在艇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危险程度时,艇长伍兹、及司炉工等3名艇员冒者巨大水压打开逃生舱门上浮,最终奇迹生还,当他们的4名同伴在企图以同样方式逃生时,却全部命丧海底。

在艇上的其他艇员将抽水泵连接上一台发动机后,总算将舱内积水泵了出去,潜艇随即浮出水面。此时到来的 "黄铜"号救生船用一根缆绳将遇险的"西提斯"号潜艇系住,准备将他拖回利物浦港。然而由于不堪巨大的拉力,缆绳突然断裂了,潜艇立刻再次下沉。皇家海军派出多条轮船彻夜搜索,仍无功而返。直到6月2日,他们才在潜航区域找到艇尾露出海面的"西提斯"号,艇上剩余的99人已经全部死亡,死因是二氧化碳中毒窒息。

4个月后,沉没的"西提斯"号连同艇内的遇难者遗体才被打捞上来。事故的调查也随之马上展开,调查人员发现,事故的罪魁祸首居然船厂的油漆工在涂刷鱼雷仓时,不慎将油漆滴在了一个安全阀门上,渗入的油漆将安全阀门粘住了,导致鱼雷发射管内外两个口盖被同时打开,海水大量涌入导致了这次沉没事故。

根据这次事故发明了用于防止鱼雷发射管外层盖子被意外打开的西提斯栓,在鱼雷管外侧口盖被打开时,内侧盖子就不能打开,以此来保障海水不会涌入鱼雷舱,西提斯号用自己惨痛的代价促成了这项发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